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美国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或译为杰姆逊或詹明信)因为1985年来北大讲学而在中国名声大噪。之后他在华的演讲结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即这本《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美国学人。
作者简介
[编辑]弗里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或译为杰姆逊或詹明信)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也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著述最丰富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他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留学法国和德国,1959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任教,1985年后任杜克大学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003年辞去系主任职务,继续担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杜克大学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其主要著作有:《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理论的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美学》等。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和形式》、《语言的牢笼》和《政治无意识》三部著作被另一位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Eagleton,T.)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
目录
[编辑]序论:文化与文化分期 第一章 文化——生产方式
- 上层建筑·基础·马克思
- 结构·亚细亚生产方式·福柯
- 摩尔根·德鲁兹与精神分裂·同心圆
第二章 文化——宗教
- 意识形态分析·哥白尼式革命·再现论
- 宗教与意识形态·新教与个人主义·模式
- 范式·路德与加尔文·结构性自相冲突
- 改变时空体验·韦伯·《孤独的人群》
第三章 文化——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与宗教·阿尔图塞的“多元决定”·迈克鲁恩
- 怀疑因果律·三种类型·半自律性
- 达尔文主义·历史的诡计
- 自我怀疑与尼采·集体意识·历史主义
- 卢卡契·总体论·叙述与描写
第四章 文化研究——叙事分析
- 事件的幻觉·格雷马斯·鸲鹆
- 画马·寓言性·语言本体论
- 梦的分析·康拉德的《吉姆爷》
- 列维——斯特劳斯·《吉姆爷》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文化
- 多国化资本主义·无意识和自然·新型文化
- 现代主义建筑·立体主义·《格尔尼卡》
- 突破媒介·语言的与表达·活霍尔
- 风格·“农民鞋”的乌托邦色彩·海德格尔
- 蒙克的《叫喊》·沃霍尔的政治意义
- 平面感·深度模式·复制
- 形象文化·萨特的想像界
- 类象·广告·历史感及历史小说
- 新的时间·音乐与诗·拉康
- 《荒原》中的代词·现实主义与德莱赛
主要内容
[编辑]他的演讲主要是介绍当代西方的理论与文化里的各种观点和争鸣,从心理分析到后结构主义,从符号学到辩证法传统(也就是通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都是讨论的范围。本书的“引论”和第一至第四章是作者研究工作的理论框架,他在讨论文化与生产方式、文化与宗教、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与叙事分析等问题时,对当代西方思想界的代表人物的思想理论做了评述,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到新的理论阐述中。第五章“后现代主义文化”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他结合对建筑、文学、绘画、摄影、广告等文化工业的精彩分析,对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做了理论的总结。
他着重讲述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商品化不仅表现于一切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各个精神领域,甚至理论本身也成为一种商品,人们生活在无边无际的由“商品化”了的广告、电视、电影所构成的形象的汪洋大海中,生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这些形象的模仿和复制。在这样的社会中,上层建筑起着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等概念是这个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后现代主义”是对这些特征的概括。
后现代主义
[编辑]詹姆逊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
- 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 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 历史感消失。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 距离消失。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