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 (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是比利時的國家格言,後來亦為保加利亞、海地採用,同时也是马来西亚的国家格言。
歷史
[编辑]荷蘭
[编辑]這句標語首先於1550年在《Gemeene Duytsche Spreekwoorden》記載,成書區域當時仍屬於西班牙帝國,受查理五世統治,日後會建立起荷蘭共和國。這句標語衍生自拉丁語「Concordia res parvæ crescunt」(意思是「團結令細微的茁壯」),出於羅馬共和時期作家薩盧斯特的《朱古達戰爭》第10章[註 1]。荷蘭共和國建立時領土狹小,故採用這句標語為國家格言(通常為拉丁語形式),並鑄在硬幣和紋章上。自16世紀末起,荷蘭硬幣上經常出現這句標語,例如1586年萊斯特伯爵的rijksdaalder[1]。
法國於1795年至1813年間侵占荷蘭,首先在當地扶植巴達維亞共和國,後來扶植荷蘭王國,再把當地吞併為法國的一部分。佔領初期,國家格言改為「自由、平等、博愛」(Gelykheid, Vryheid, Broederschap),但1802年至1810年間再次使用「團結就是力量」(Eendracht maakt macht)為國家格言。荷蘭聯合王國建立後,於1816年改用奧倫治家族格言「堅持不懈」(Je maintiendrai)。
比利時
[编辑]比利時1830年獨立革命後採用「團結就是力量」為格言,起初只採用法語形式「L'union fait la force」,後來荷蘭語得到與法語同等地位,比利時才使用「Eendracht maakt macht」(有時為「Eenheid baart macht」)。1830年的團結可見於比利時9個省份(9個省份的紋章都在國徽上展示),還有自由派和天主教保守派的團結。事實上,團結是由列日發行的一份報紙推動的,它使支持聯合的自由派和天主教徒攜手合作,共同發動革命,其後主導比利時政局,直至1846年自由黨建立。雖然這標語常用於比利時民族主義者或統一主義者(主張佛蘭芒人、華隆人、布魯塞爾人和德語使用者一起維護比利時的統一),但這是對歷史的錯誤詮釋,因這標語是呼籲團結而非統一。
保加利亞
[编辑]保加利亞取得自治,於1887年由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成員擔任親王時,它借用了比利時的標語「團結就是力量」(Съединението прави силата)。廢除君主制後,這標語沿用至1948年。1990年代,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倒台,共產黨統治結束,各黨派設計新國徽時,決定把昔日的王室盾徽稍作修改後使用。事實上,「團結就是力量」在保加利亞的歷史遠較在其他歐洲國家長,是632年建立大保加利亞的庫弗拉特汗的遺言[2]。
南非
[编辑]1852年1月17日,開普殖民地的宗主國英國在沙河會議上批准南非共和國(又稱德蘭士瓦)獨立,新國徽上的標語就是「團結就是力量」(Eendragt maakt magt)。
海地
[编辑]海地國徽啟用於1807年,目前的樣式用於1986年。海地憲法第三條對國旗和國徽有所規定[3]。
在綠色的草地上豎起棕櫚樹並擺上呈褶狀垂下的國旗、步槍、大炮、炮彈、小鼓、軍號、三角旗、戰斧和錨。一些版本中鼓和飾帶間有斷開的鎖鏈,象徵奴隸獲得自由。樹上掛著自由之帽。
飾帶書上海地的格言 L'Union Fait La Force (法語:團結就是力量)。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J.H. Swildens, Vaderlandsch A-B boek voor de Nederlansche jeugd · dbnl. DBNL.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荷兰语).
- ^ The Report: Emerging Bulgaria 2007.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07: 8 [2021-12-14]. ISBN 978-1-902339-6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2) (英语).
The motto is Saedinenieto Pravi Silata, meaning "unity makes strength", said to be the last words of Khan Kubrat, the legendary founder of Old Great Bulgaria in 632.
- ^ Costitution of the Repuplic of Haiti-Emblems and Symbols. Embassy of Haiti.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