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鼓Snare drum,又稱小軍鼓響弦鼓),是一種具有響弦Snare)橫置在鼓面的打擊樂器。常出現於軍樂隊管弦樂團管樂團等,以一線譜或者低音譜記譜。

歷史

[编辑]

從14世紀起瑞士步兵(傭兵或士兵)團把邊鼓短笛配在一起使用。以後,邊鼓傳布歐洲。早期邊鼓的高度與直徑相等或稍大。所用鼓皮比現代的厚,鼓槌也較粗,發音較沉重,缺乏明亮色彩。鼓在19世紀中變化很大,其形較扁,並且常用黃銅製成鼓身,用桿或螺旋來繃鼓皮。雖然17世紀早期就能用螺旋或槓桿操縱響弦的緊張度,在20世紀中才有了先進的機械裝置,使響弦可以立即離開鼓面(為了產生特殊效果或避免由於別的樂器而引起的不需要的共振)。20世紀以前,常用腸衣作響弦膜。

到19世紀,軍隊演奏小鼓還是按口授的傳統方法,只有到後來小鼓用在管弦樂隊裡時演奏者才需要樂譜。現代作品和爵士樂的演奏,要求奏出特殊效果,這可透過放鬆響弦、敲鼓邊、用手指奏、用非標準的鼓槌或鋼刷演奏來取得。史料證明,最早在管弦樂隊採用小鼓的是法國作曲家兼古提琴演奏家馬雷(Marin Marais)的歌劇《阿爾西厄尼》(Alcyone,1706)、羅西尼的歌劇《鵲賊》(La gazza ladra,1817),但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其他19世紀末的俄羅斯作曲家採用小鼓以前,它始終沒有成為正式的管弦樂隊樂器。

構造

[编辑]

鼓面

[编辑]

小鼓鼓面以前是用羊皮製成的,曝露在潮濕環境下鼓皮會鬆弛,而造成音色的改變。現用大多為塑膠製。

鼓身

[编辑]

呈圓桶狀,普遍是使用木材(如核桃木、楓木),或者金屬製。

響弦

[编辑]

響弦Snare),或名響線,是以多條細密螺旋狀金屬線所組成的,平時鎖上響弦時,是緊貼著下鼓面的,聲音具有穿透性,而放掉響弦時,響弦會離開下鼓面,聲音會變成類似通通鼓Tom Tom)的聲音,順帶一提,小鼓獨有的滾奏(一種常見的演奏方式,其擁有類似機關槍的連續聲音)聲音,即是響弦所賦予的。

演奏方式

[编辑]

單擊

[编辑]

僅指單純的敲擊鼓面一下稱單擊

滾奏

[编辑]

滾奏Roll又稱輪奏,是以鼓棒輕彈鼓面,使鼓面的彈力帶動鼓棒,以在短時間內發出連續的震動聲音,而其特殊的聲音則是來自於響弦(請參考上方之響弦)。而在力道上若有適當的控制的話,也可以輕易作出漸弱(dim.)及漸強(cresc.)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