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潮州大鼓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通讯工具,非洲某些部落用以传达信息,中国古代军队用以发号施令。坚固的鼓身(常为圆桶状)的一面或双面蒙上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槌)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鼓除了作为乐器外,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鼓来传播信息。
不同類型的鼓,如定音鼓等,均被調校至特定的音調中。更常見的是將不同類型的鼓或打击乐器互相組合,以構成常於流行音樂出現的爵士鼓[1]。
用途[编辑]
鼓的演奏一般是用手敲擊鼓面,或是用一二隻鼓棒或鼓錘敲擊。由於鼓的觸覺特性及其易於使用,在音樂治療中常用到鼓,特別是手鼓[2]。
在許多傳統文化中,鼓有其象徵的意義,也常用在宗教儀式中。像在蒲隆地的卡央达鼓是王權的象徵,卡央达鼓也出現在1962至1966年間的蒲隆地國旗中。
在流行音樂或爵士乐中,鼓常常是指由一組鼓及銅鈸組成的爵士鼓,演奏者稱為鼓手。
結構[编辑]
鼓幾乎都有一個圓形的開口,鼓面拉紧後可以固定在上面。但鼓身的形狀就有很多的變化,西洋樂器的鼓,鼓身多半都是圓柱體,但定音鼓的鼓身則是碗形[3], 有些鼓的鼓身則是截角圓錐(邦哥鼓、阿希可鼓)或是二個接合的截角圓錐(如傳訊鼓)。中國、日本、韓國的鼓常常是中間略寬、上下略窄的圓柱體。
歷史[编辑]
中國的鼓[编辑]
民間的鼓南北有所不同,俗稱「南有銅鼓,北有皮鼓」。由此可知中國的鼓往往是依材料和地區而產生相當不同的特色。據知在西周時,鼓就已經可分為數十種。
分類[编辑]
- 依材料分:图鼓、涛鼓、亩鼓、与鼓、是鼓、忒鼓、同鼓等。
- 依形狀大小:大鼓,月鼓,打鼓,四鼓,篇鼓等。
- 依特殊命名:羯鼓、太平鼓、堂鼓、花盆鼓、排鼓、套鼓、八角鼓,花鼓、腰鼓、抓鼓等。其中抓鼓是中國最小的鼓,僅用手指夾住就可敲打。
東亞的鼓[编辑]
太鼓的起源尚無法精確追朔,但有種說法是中國鼓借道韓國傳到日本的。它與日本文化自古以來息息相關。
西洋的鼓[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Black, Dave. Drumset Independence and Syncopation 1st. Alfred Publishing Company. February 1998: 4–12. ISBN 978-0-88284-899-0.
- ^ Weiss, Rick. Music Therapy. The Washington Post (Jul 5,1994). July 5, 1994 [2013-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Grove, George. Stanley Sadie , 编. The New Grove Encyclopædia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 Grove's Dictionaries of Music. January 2001: Volume 5, pp638–649. ISBN 1-56159-239-0.
- ^ The History Of The Drum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鼓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链接[编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