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琴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5月31日) |
奚琴 | |
![]() | |
朝鲜语名稱 | |
---|---|
諺文 | 해금 |
汉字 | 奚琴 |
文观部式 | Haegeum |
马-赖式 | Haegŭm |
奚琴,又稱胡琴、鄉琴、嵇琴、奚胡,是奚人的一種弓絃樂器,後傳至朝鮮半島與日本,為二胡與馬頭琴的前身。由棍狀頸、空心木質音箱和兩條絲弦構成。與二胡演奏類似,演奏時需要演奏者彎腰、把奚琴垂直放在膝上來演奏。現今仍保存在朝鮮族樂器之中。
歷史[编辑]
奚琴,是奚人將從漢族傳入的乐器弦鼗改造而成的一種乐器[1][2]。宋朝時傳說由嵇康所作,又稱嵇琴[3]。
20世纪60年代在北韓的音乐家按照现代人的演奏习惯进行了改良了传统的奚琴,发展出現代改良奚琴,琴轴方向与二胡相反,轴头是改良的金属螺旋可调音高的机器轴,还有四條絲弦,稱為小奚琴(소해금)、中奚琴(중해금)、大奚琴(대해금)、低奚琴(저해금),合稱四弦奚琴(북한의 4현 해금)。
現代研究[编辑]
學者陳元昊研究認為,唐朝時的奚人將從漢族的乐器弦鼗改造而成奚琴[4],再傳至中原地區和朝鮮半島。
參考[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