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宋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琬
大清浙江按察使
籍貫山東萊陽縣
字號字玉叔,號荔裳
出生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
山東萊陽縣
逝世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
京師
親屬六世祖 宋黻,父 宋應亨
出身
  • 順治四年丁亥科進士出身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號荔裳山东萊陽人。明末清初詩人、政治人物。清順治丁亥進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為一代詩宗、清八大詩家之一,亦為南施北宋、燕臺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生平

[编辑]

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的首位進士。[1]宋琬之父宋應亨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進士,官清丰知县。崇禎十六年(1643年),宋應亨於清兵陷萊陽時遇害。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2]“少能诗,有才名”。[3]曾隨仲兄宋璜游学京师,與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識。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順治四年(1647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吏部郎中。一度因“文字余孽”為逆僕所陷,下獄。順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

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親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誣告宋琬與登州于七起義有關,下獄,三年後釋放,流寓江南八年,[4]宋荤朱彝尊王士禄等人诗酒唱和。康熙十一年春任四川按察使,次年进京述职,遭逢三藩之亂,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於兵火,憂苦成疾,卒於京城。

著作

[编辑]

宋琬能作詩,古体拟汉魏,近体学盛唐,一生遭遇“豐少屯多,故其诗多愁苦之音”,[5]诗歌以“沉鬱蒼健”著稱。與安徽宣城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稱。[6]

宋玉叔多有著述,現存詩有1333首、詞165首、文223篇,賦2篇、雜劇《祭皋陶》一卷,均收在《安雅堂集》裏。另有《安雅堂詩》八卷、《二鄉亭詞》、《永平府志》、《北寺草》等。康熙十一年春,王士禎曾審定其詩稿三十卷。宋琬入蜀後又結集《入蜀集》一部。宋琬最早的刻本為《荔裳集》,現見最早的正式刊刻稿為《安雅堂文集》二卷,《安雅堂詩》一卷系作者康熙五年(1666)寓居蘇州時所刻。後作者又自刻過《二鄉亭詞》、《安雅堂書啟》以及劇本《祭皋陶》等,是殘缺本。宋琬子思勃和族孫宋邦憲先後多次搜羅補輯,共湊成二十卷,大部分是未刻稿。另據《登州府志》記載宋琬還寫有《秦州紀異》、《治蜀條例》和《治蜀讞案》各一卷,「皆事理詳盡,文亦簡淨不俗」。

纪念

[编辑]

光緒五年(1879年),萊陽知縣茅芳廉為其故宅立碑,故居現改為萊陽市博物館。

佚事

[编辑]

聊齋志異·噴水》一篇讲述宋琬老母在部曹官邸遇鬼身死之事。[7]

注釋

[编辑]
  1. ^ 《复社纪略》记载:“先是,贵池吴次尾应箕与吴门徐君和鸣时合七郡十三子之文为匡社,行事已久。至是,共推金沙主盟。介生乃益扩而广之,上江之徽、宁、池、太及淮阳、庐、凤,与越之宁、绍、金、衢诸名士,咸以文邮致焉,因名其社为应社。与莱阳宋氏、侯城方氏、楚黄梅氏遥相应和,于是广应设社之名闻于天下。”
  2. ^ 《莱阳县志·艺文》,民国二十年编印,卷三
  3. ^ 清史稿·宋琬本传》
  4. ^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时登州于七为乱。琬同族子怀宿憾,因告变,诬琬与于七通,立逮下狱,并系妻子。逾三载,下督抚外讯。巡抚蒋国柱白其诬,康熙三年放归。”王熙《宋琬墓志铭》載:“……先是文登有剧盗于七,为地方之害。公族人某诬公与通谋,而七遂作乱。乃自浙江械系公送刑部狱中穷治无迹,犹轻重两比,以请廷议,谓证虚不当坐,缘是放废者八年。”
  5. ^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
  6. ^ 王士禎《池北偶谈》谓:“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宜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也”。
  7. ^ 聊齋志異·卷一·噴水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91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書目

[编辑]
  • 王熙,《宋琬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