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寄庼
徐陈冕 | |
---|---|
字 | 寄庼 |
号 | 松台山人 |
出生 | 陈冕 1882年2月20日 大清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温州府城 |
逝世 | 1956年1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万航渡路寓所 | (74歲)
籍贯 | 浙江永嘉 |
母校 | 山口高等商业学校 |
职业 | 银行家 |
雇主 | 浙江兴业银行 |
徐寄
生平
[编辑]徐寄庼本姓陈名冕,1882年2月20日出生于温州府城,家住信河街周宅祠巷。由于他的外祖父徐某将膝下四子中的三个儿子过继他人,因此陈冕父亲陈瀛士这一辈胞兄分别有徐、翁、叶三姓,陈冕冠以原姓,改称徐陈冕[2]。1897年考入永嘉县学,与黄溯初同科;1904年二人结伴自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弘文书院,后于山口高等商业学校研读金融,曾经拜入章太炎门下;1905年夏回国,在温州与黄溯初、吴钟镕倡议发起温处学务分处(温州大学前身),获得当时道台批准,出任管理部副主任;1908年改任温州师范学堂(温州中学前身)监学;1912年在好友黄溯初邀请下,来到上海,共同创办《时事新报》。[3][2]
1914年徐寄庼离开上海,出任中国银行浙江兰溪、江西九江支行经理。1917年,出任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上海总行成立后升任总行协理、常务董事。1922年,徐寄庼在主持浙江兴业银行财务时力排众议,在金融界率先以十足准备金发行纸币,纸币发行准备金由40%现金和60%债券构成,在社会引起轰动,浙江兴业银行从此顺风顺水,连续数年存款规模名列全国第一,逐渐成为了南三行之首。1917年,徐寄庼和张公权等人发起了上海银行公会,并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份金融刊物《银行周报》,并且由于张公权需要去北京出任中国银行副总裁,因此接替张公权成为《银行周报》第二任主持人。1925年12月《银行周报》总编辑徐沧水不幸早逝,徐寄庼提议建立委员会集体主持编辑工作,徐寄庼自己则曾经连任五届委员会委员。徐寄庼还曾出版《日本语典》,自署永嘉松台山人,由银行周报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从1919年开始,徐寄庼在《银行周报》发表数篇文章推动货币改革,主张在上海建立新的铸币厂,并抨击钱庄的汇划制度,后被任命为上海中央造币厂厂长。[2]徐寄庼因其经营能力和影响力为社会各界所器重,1930年被推举为首任上海市商会主席委员,但再三推辞下最后出任常务委员。1932年孙科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宋子文和副总裁陈行辞职,徐寄庼临时受命担任中央银行副总裁代理总裁职务,但不到一月孙科内阁垮台,徐寄庼改任央行监事,回到兴业银行就职。回到浙江兴业银行后,他又与同僚推动上海市票据交换所以对抗钱庄的汇划业务。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之际,徐寄庼担心旧币将从此绝迹,因此搜罗各种旧币收藏,自费出版《近代泉币拓本》。[3][1]
1936年好友黄溯初所办通易公司因财产挪用案破产,由于徐寄庼担任通易公司董事,许多人到浙江兴业银行和其寓所讨债,但他除公寓再无可出,最后请来杜月笙出手调解此事,却也因此债台高筑、名声扫地。[4]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徐寄庼任上海总商会常务委员、租界华人纳税委员会副主席、地方协会理事、抗战后援会委员、筹募救国公债委员会委员,1939年后成为上海总商会实际领导人,1941年3月随会转移香港并在6月赴重庆报告国民政府转移情况,但日军于1941年底发动香港战役占领香港,将一众逃港的上海金融界人士押送上海。日军希望能够出面主持上海金融,但他托病不出,暗中联系蒋伯诚、杜月笙等人保护上海金融界资产免于流失到日伪政权。1939年高宗武私下告知黄溯初汪精卫与日本政府密约内容,黄溯初找到徐寄庼商议此事,二人均认为实属卖国,于是对高宗武晓之以理,促成陶希圣、高宗武1940年初逃亡香港,在《大公报》刊文揭露汪日密约,是为高陶事件。1944年他代表浙江兴业银行向中共地下党组织成立的“上海工商职工资金处”提供资金,间接为青年到苏北解放区提供差旅费。而到了汪精卫政权向上海银行业征收营业税时,徐寄庼与杜月笙等上海滩大佬一起决定隐瞒营业额,联合抵制伪政府重税勒索。当时有报纸评价其在抗战中的表现,称赞其为“金融界之莲花”。[5][1]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命其为政府特派员,负责接收伪政府上海市商会及银行公会。当时的上海银行界因为国民政府接收陷入混乱,金城银行的附属机构被勒令停办,中孚银行则被吊销执照,担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30年之久的叶景葵与蒋中正关系并不密切,担心国民政府接收变劫收,将董事长职位交给了本行出身的徐寄庼。[5]1946年当选为上海市参议会议员,与杜月笙同为副议长。[6][7]1948年,徐寄庼当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5月,蒋中正将召其至吴淞口海军基地,希望他能够一同前往台湾,徐寄庼以健康原因拒绝前往。[3]蒋中正也曾希望他能够到香港去,徐寄庼以自己没钱,在香港生活无着落推辞,虽然蒋中正承诺解决生活问题,但徐寄庼依旧不肯离开上海。19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后,徐寄庼因重病难以继续工作,但屡次请辞不成,中央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漢宸曾为其挽留。1952年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有银行公私合营后退休。为了解决其生活问题,政府还给他安排中国银行私方董事职务,津贴补贴家用。1956年12月25日,病逝于上海万航渡路寓所。[1][4]
身后
[编辑]死后初葬于上海市虹桥公墓,文革期间被毁。家属收敛骨灰,迁葬于温州郭溪,与弟尧卿同眠。[6]
徐寄庼热爱收藏,个人藏品涵盖钱币、陶瓷、字画、茶叶等等,据说许多国民党高官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时会将无法带走的财产托付给徐寄庼。香港富商邱季端曾结识徐寄庼孙子,由此对徐家收藏深感兴趣,于是数十次前往浙江和安徽寻访徐家后人与旧仆,并从中获得了上万件藏品。[8]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朱镇华. 徐寄庼生平事迹. 吴汉民 (编). 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 第5辑 财政金融 1.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 186–189 [2023-01-23]. ISBN 7-80622-627-3. OCLC 44473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 ^ 2.0 2.1 2.2 陈旭民. 我的大伯父徐寄庼——他名列温州商界“大三杰”. 温州日报. 2022-03-12.
- ^ 3.0 3.1 3.2 洪振宁. 徐寄庼:温籍上海金融界巨子. 温州日报. 2013-08-29.[失效連結]
- ^ 4.0 4.1 丁裕长. 我所知道的浙江兴业银行头面人物. 文昊 (编). 我所知道的金融巨头 1.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373–381 [2023-01-24]. ISBN 7-5034-1762-5. OCLC 145704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 ^ 5.0 5.1 柳弓. 徐寄庼事略.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46辑 浙江近代金融业和金融家 1.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2023-01-24]. ISBN 7-213-00802-1. OCLC 355851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 ^ 6.0 6.1 章志诚 (编). 温州市志 1.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671–672 [2023-01-24]. ISBN 7-101-01852-1. OCLC 406286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 ^ 市參議員的意見(一). 社会画报. 1946, 创刊号: 6.
- ^ 崔晓旭. 藏家邱季端谈“任性”的收藏之路,不拿这个赚钱. 海峡导报. 2015-01-12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