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謝景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景蘭
出生(1921-09-14)1921年9月14日
 中華民國貴州省貴陽
逝世1995年4月19日(1995歲—04—19)(73歲)
 法國萊拉旺杜
国籍 法國
别名蘭蘭,拉蘭(Lalan)
职业畫家音樂家舞蹈家
配偶趙無極(1941-1957)
Marcel van Thienen(1958-1998)

謝景蘭(1921年9月14日—1995年4月19日),又名拉蘭(Lalan),法籍華裔畫家音樂家舞蹈家。1948年,隨第一任丈夫畫家趙無極前往法國。1958年,謝景蘭與趙無極離婚,並開始活躍於法國音樂、舞蹈界,曾與之合作的藝術家包括法籍日裔舞蹈家矢野英征(Hideyuki Yano)、法國新浪潮導演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等。

謝景蘭的早期油畫多見書法線條;七十年代起,結合中國南宋山水畫特色與法國抒情抽象技法,樹立獨特風格;晚年回歸抽象,以純粹的線條與斷點,表現藝術家的精神世界。1971年,她融合舞蹈、音樂與繪畫,開創名為「景觀」 (Spectacle)的綜合藝術表演模式,獲得法國文化部獎金資助相關研究,並在法國各地的畫廊、文化中心巡迴演出。1975年,謝景蘭獲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騎士勳位。其作品自1970年代起,獲法國文化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龐比度中心、法國國立造型藝術中心、上海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收藏。

生平

[编辑]

1921年9月14日,謝景蘭出生於中國貴州貴陽。父親謝根梅清末維新官員,[1]亦是參與辛亥革命的開明知識分子。[2]母親樂碧純是貴州名門樂氏之女,其長兄樂森壁是第二屆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四兄樂森璕是中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3]

早年生活

[编辑]

謝景蘭童年曾短暫在漢口、上海等地生活,七歲時隨家人定居杭州,入讀由美國傳教士開辦的杭州私立弘道女子中學,接受西方現代教育,並在課後學習鋼琴。1935年,謝景蘭與趙無極相識。二人在1937年訂婚,謝景蘭隨後跟隨趙無極入讀當時移址至重慶的國立藝術專門學校,專修音樂。[4]1941年,她與趙無極前往香港註冊結婚,婚後返回重慶。中國抗日勝利後,謝景蘭進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上海音樂學院前身)深造,跟隨俄國聲樂家蘇石林,學習花腔女高音[5]後來因聲帶受傷,未能繼續相關訓練。[6]

赴法進修

[编辑]

四十年代中,謝景蘭與趙無極決定前往法國深造,獲得趙無極父親的資助,前法國駐華使館文化專員、東方學家瓦蒂姆·艾利塞夫(Vadime Elisseeff)幫助二人取得法國簽證。1948年2月26日,趙氏夫婦乘搭「安德烈.勒邦」號(André Lebon)客輪前往法國,於4月1日抵達馬賽,其後入住巴黎14區綠磨坊街(Rue du Moulin-Vert)。[7]

謝景蘭進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跟隨大流士·米堯奧立佛·梅湘與加隆兄弟(Jean & Noël Gallon)等學習賦格[8]其後,受瑪莎·葛蘭姆的紀錄片吸引,開始到美國中心(Le Centre American)接受「葛蘭姆技法」訓練,學習現代舞[9]

謝景蘭與趙無極曾參加「中國留法藝術學會」的聚會,認識吳冠中潘玉良常玉等居法華人藝術家。她亦與不少法國當代藝術家、畫廊創辦人有所往來,與法國詩人亨利·米修建立了深厚情誼。謝景蘭在1952年結識了後來的第二任丈夫——小提琴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9]1954年,在米修推薦下,認識法裔美籍音樂家埃德加·瓦雷兹(Edgard Varèse),在巴黎跟隨他學習電子音樂作曲的技術。這段經歷改變了她的音樂創作路向。[6]

跨界藝術

[编辑]

1957年,謝景蘭離開趙無極。一年後與范甸南結婚,並且將名字從「蘭蘭」(Lanlan)易為「拉蘭」(Lalan)。二人婚後成立電子音樂工作室,開始為舞蹈、電影製作配樂。謝景蘭亦在第二任丈夫的鼓勵下,嘗試繪畫。

六十年代,謝景蘭活躍於法國音樂圈。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多次邀請謝景蘭為其影片作曲配樂,其中《以色列建國夢》(Description d'un combat)於1961年柏林電影節榮獲金熊奬,謝景蘭亦於同年獲法國作曲家與音樂編輯協會(La Sacem)認證為電影作曲家。

七十年代,謝景蘭融合音樂、繪畫、舞蹈,創立了名為「景觀」(Spectacle)的綜合藝術形式。1973年,謝景蘭憑研究計劃《平行研究:繪畫、音樂、舞蹈》(Recherches Paralleles sur la peinture, la musique er la danse)獲得法國文化部獎金,持續研究、發展這種新穎的綜合藝術形式。她為「景觀」表演創作的三聯畫《突然的藍》(Soudain Bleu),後來榮獲法國文化部永久收藏。

1975年,她榮獲法國文化部頒授「藝術與文學類騎士勳章」(Chevalier of 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中法交流

[编辑]

1978年,謝景蘭曾代表法國電視二台牽線,前往北京提出中法合拍《絲綢之路》的計劃,但因粉碎四人幫後,中國局勢未穩,未能成事。[10]1980年,法國總統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妻子於北京的法國領事館宴請華國鋒,當時宴會廳掛的正是謝景蘭的油畫《天空裡有處缺口》(Brèche dans le ciel)。1986年,謝景蘭引介貴州地戲侗族大歌,登上巴黎秋季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à Paris)的舞台。

逝世

[编辑]

八十年代末,謝景蘭夫婦在法國南部博爾默勒米莫薩購置庭院別墅。她晚年的大部分畫作,皆在此地完成。

1995年4月19日,謝景蘭在博爾默勒米莫薩,因交通意外離世,享年74歲。

繪畫風格

[编辑]

1957-1969 書法符號抽象

[编辑]

1960年,謝景蘭在巴黎Creuze畫廊舉行生平首次的油畫個展,很快獲法國藝術界的關注。

作品以符號及書法式線條組成,色調濃烈,筆觸粗獷,時而暢快激動、時而滯厚凝重。如書法般的黑色線條是這時期的特色,粗黑簡單的線條舞動於一大片留白裡,既剛強亦柔韌。她創作時從不起草稿,完全是她直率自由的情感反射。

1970-1983 柔和內心風景

[编辑]

六十年代中期,她經歷了一段創作瓶頸。她需要一種新的語言。於是潛心研究中國古代山水畫,尤其是馬遠夏珪的作品,並勤讀莊子的道家思想;又多次遊歷歐洲的名山大川,領略宇宙自然與生命的感通。

1969年開始,她參考中國傳統畫,創作了一些立軸手卷的水彩紙本。其後繪製三屏巨畫《突然的藍》,並獲法國文化部購藏。從此開始一系列風景畫創作。

作品從抽象轉向具象,從極端的個人情感轉向追求意境的「內心風景」。畫面出現日月、山峰、岩石的輪廓。色調十分柔和,常用白色、淡黃、輕灰、淺棕。線條充滿節奏,如安魂舞曲的旋律,流露出一種安定的力量,反映她對生命的覺悟和內省。

1971年開始,她先後在巴黎的列普耶畫廊(Galerie Jacques Desbrières)、克列畫廊(Galerie Iris Clert)等個展上播放自己創作的電子音樂,在她的畫作前跳着現代舞,開啟音樂、舞蹈、繪畫合一的「綜合藝術」之先河。對她而言,音樂是為舞而作,舞的旋律最後也要融入畫裡。1973年,法國文化部更特別撥她一筆獎助金,作為研究、推廣「綜合藝術」之用。

1984-1995 回歸抽象

[编辑]

八十年代,謝景蘭多次回到中國,除了探望親人外,也四處旅行與參觀博物館,當地的自然風光與東方文化帶來新靈感。

晚期作品回歸抽象,與早期濃重風格相比,構圖用色更加熟練圓滿。色彩跳躍,對線條的運用達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短促顫抖的線條如電子音樂的律動,連接的黑點如輕快的踏舞,輕重節奏分明,畫面充滿音樂愉悅感。

1990年,「歐亞文化交流協會」與「卡登藝文空間(Espace Pierre Cardin)」聯合為她舉辦大型個展,廣受好評。展品包括極具音樂美的《向埃德加·瓦雷兹(Edgard Varèse)致敬》(1985年),畫面以棕色和金黃為主,筆觸由左邊的輕盈漸到右端的複雜,表達她對這老師最誠摯的追念。

重要個展

[编辑]
  • 「謝景蘭︰舞躍抽象」,蘇富比S|2藝術空間,中國香港,2019年 [12]
  • 「謝景蘭——畫筆舞天地」,清邁當代藝術美術館,泰國清邁,2017-18年 [13]
  • 「吟色舞墨——謝景蘭1958-1994作品回顧展」,季豐軒畫廊,中國香港,2016年 [14]
  • 「謝景蘭社群二十週年」(Les 20 ans du Réseau Lalan),博爾默勒米莫薩博物館,博爾默勒米莫薩,2015年
  • 「回聲.天堂——謝景蘭藝術回顧展」,浙江美術館,中國杭州,2009年 [18]
  • 「意境.天堂——謝景蘭藝術回顧展」,上海美術館,中國上海,2009年 [19]
  • 「拉蘭之畫」(Peintures de Lalan),卡登藝術空間(Espace Cardin),法國巴黎 ,1990年 [20]
  • 「拉蘭」(Lalan),「三價3」(Trivalence 3)綜合藝術表演,謝景蘭與范甸南作曲,大眾之家(Maison pour tous),法國昆廷-伊夫林 ,1983年 [21]
  • 「拉蘭」(Lalan),表演,海因里希.海涅故居(Maison Heinrich Heine),法國巴黎 ,1976年 [22]
  • 「拉蘭」(Lalan),聶魯達文化活動中心畫廊(Galerie du centre d'action culturelle Pablo Neruda),費爾南·萊格青年文化中心(Maison des jeunes et de la culture Fernand Léger),法國科貝-伊森 ,1974年
  • 「拉蘭」(Lalan),表演,多希尼廣場(Carré Thorigny),法國巴黎 ,1973年
  • 「三價」(Trivalence),艾莉絲.克蕾賀畫廊(Galerie Iris Clert)籌辦 ,於小皇宮美術館「中國藝術五千年」(5000 ans d'art chinois)之展覽與表演,法國巴黎,1973年
  • 「拉蘭」(Lalan),現代畫廊(Galerie Moderne),丹麥施克堡 ,1971年 [23]
  • 「內外世界」(Intérieur-externe),舞、樂、畫並列的《循環》(Le Cycle)首演,舞者:傑耶慕·帕羅馬里(Guillermo Palomares),音樂:謝景蘭,列普耶畫廊(Galerie Jacques Desbrières),法國巴黎 ,1971年
  • 「拉蘭」(Lalan),法國穆芙畫廊(Galerie Mouffe)主辦,紙背畫廊(Paperback Gallery),英國愛丁堡,1963年 [24]
  • 「拉蘭」(Lalan),科茲畫廊(Galerie R. Creuze),法國巴黎,1960年 [25]

重要聯展

[编辑]
  • 「綠磨坊街—趙無極、謝景蘭、皮耶.蘇拉吉、尼古拉.德.斯塔埃爾、山姆.弗朗西斯、喬治.馬修聯展」,季豐軒畫廊,中國香港,2018年
  • 「來自巴黎的微風」,與曾海文、熊秉明、潘玉良、常玉聯展,誠品畫廊,台灣台北,2014年
  • 「法蘭西島藏品全系列」(或接近全系列)(Toute la collection du Frac Ile-de-France [ou Presque]),瓦爾德馬捺當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d'art contemporain du Val-de-Marne),法國塞納河畔維特里
  • 「三位女性,三種探索——洛貝塔.歌莎列、茵.皮婭」(3 Femmes, 3 Recherches – Roberta Gonzalez, Lalan, Yann Piat),市政廳博物館(Musée de l’hotel de ville),法國勒拉旺杜 ,1994年
  • 「詩歌日」(Journées Pour la poésie),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Guimet),法國巴黎 ,1992年
  • 「血」(Le Sang),巴黎醫院博物館(Musée des hôpitaux de Paris),法國巴黎,1991年
  • 「向艾莉絲.克蕾賀致敬」(Hommage à Iris Clert),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希臘文化部、巴黎市政府聯合贊助,大皇宮,法國巴黎,1988年
  • 「巴黎的中國畫家」(Artistes chinois de Paris),第七區市政廳(Mairie du 7e arrondissement),法國巴黎,1983年
  • 「拉蘭 畫—范甸南 動態雕塑」(LALAN peintures – VAN THIENEN sculptures en mouvement),伊昂内文化中心(Centre culturel de I'Yonne)主辦,聖日耳曼修道院,法國歐塞 ,1981年
  • 「大女性,小格式」(Grandes femmes, petit format),艾莉絲.克蕾賀-克里斯托弗畫廊(Galerie Iris Clert-Christofle),法國巴黎,1974年
  • 「1950年後法國藝術博覽會」(Arte francesa depois de 1950),卡勞斯.古本甘基金會(Fundação Calouste Gulbenkian),葡萄牙里斯本,1971年
  • 「法國當代藝術的三種趨勢」(Trois tendances de l'art contemporain en France),美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比利時布魯塞爾,1970年
  • 「國際原畫展」(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 dessins originaux),現代藝術博物館,南斯拉夫里耶卡,1968年
  • 「第二十二屆五月沙龍」(22e Salon de Mai),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moderne de Ia Ville de Paris),法國巴黎,1966年

書籍出版

[编辑]
  • 湯令儀(Rinnie Tang)、皮耶·哥倫貝(Pierre Colombel)編:《謝景蘭的繪畫》(Peintures de Lalan),巴黎:卡米·瑪莉-昂治(Rémy Marie-Ange),1990年5月。
  • 祖斯安·盧治曼(Josiane Rougemont)編:《LALAN蘭》,曼谷:尚-米歇爾·伯德萊(J.M. Beurdeley),1999年。
  • 上海美術館編:《謝景蘭畫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6月。
  • 褟廣瑜等編:《蕙景蘭心——謝景蘭藝術回顧》,澳門:澳門藝術博物館,2010年3月。
  • 拉斐爾·杜培伊(Dupouy Raphaël)編:《謝景蘭與范甸南:於勒拉旺杜之作品收藏》(Lalan,Van Thienen: La Collection du Lavandou),勒拉旺杜(Le Lavandou):謝景蘭社群(Réseau Lalan),2010年6月。
  • 誠品畫廊編:《來自巴黎的微風》,台灣:誠品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5月。
  • 蘇富比編:《蘭蘭 Lalan》,香港:蘇富比,2015年。
  • 艾力克·班納·布斯(Eric Bunnag Booth)、尚-米歇爾·伯德萊(Jean-Michel Beurdeley)編:《謝景蘭——畫筆舞天地》(Lalan: The Cosmic Dance of the Paintbrush),曼谷:尚-米歇爾·伯德萊(Jean-Michel Beurdeley),2017年。
  • 蘇富比編:《謝景蘭:舞躍抽象》,香港:蘇富比,2019年5月。
  • 治洪·吉爾(Jérôme Gilles)等編:《1950年代的女性藝術家—抽象繪畫及雕塑》(Femmes années 50. Au fil de l'abstraction, peinture et sculpture),巴黎:哈珊發行(Éditions Hazan),2019年12月。

收藏

[编辑]

謝景蘭的畫作廣獲世界各地藝術機構與博物館收藏,其中包括:

  • 當代藝術區域基金(FRAC)- 法蘭西島藏品(île-de-france)[27]
  • 法國國立造型藝術中心 [2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謝根梅、孟慰蒼:〈貴州煙毒流行情況〉,載石玉新等編:《近代中國煙毒寫真》,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 黃友光. 〈記法籍華人謝景蘭女士〉. 《貴州文史天地》. 1996年, (四): 50. 
  3. ^ 李芳,龎思纯. 樂家才子的故事. 《藏天下》. [202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4. ^ Sarunya Chowkwanyun. Memoirs of an Ordinary Woman. Bangkok: C. Chowkwanyun. 1995. 
  5. ^ 徐遲. 江南小鎮 第二版.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93: 440. 
  6. ^ 6.0 6.1 徐遲. 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 48. 
  7. ^ 趙無極; 弗朗索瓦茲·馬爾凱. 趙無極自傳. 上海: 文匯出版社. 2000: 7. 
  8. ^ Rinnie Tang; Pierre Colombel. Birth of Water. Paris: Espace Pierre Cardin. 1990. 
  9. ^ 9.0 9.1 Marcel Van Thienen. Josiane Rougemont , 编. Lalan et moi. Bangkok: J. M. Beurdeley. 1999: 108. 
  10. ^ 徐遲. 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 94. 
  11. ^ Extended Figure: The Art and Inspiration of Lalan | 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12. ^ Interview. Lalan: The Dance of Paint, Music and Motherhood. Sotheby's. 2019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13. ^ 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in Chiang Mai exhibits works by Chinese artist Lalan, a famed Chinese Artist with his base in Paris. The exhibition is called "The Cosmic Dance of the Paintbrush.".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14. ^ Singing In Colours And Dancing In Ink -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Lalan (Works Of 1958-1994).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15. ^ "Dance Melodies in Colours – Paintings by Lalan" with Zhao Jialing and Jean-Michel Beurdeley.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16. ^ Fragrance of the Mind: A Retrospective of Lalan’s Work.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17. ^ Fragrance of the Mind: A Retrospective of Lalan’s Work.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18. ^ Echoes Of Paradise: Retrospective OF Lalan’s Art.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19. ^ Catalogue publish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exhibition 'My Vision of Paradise—Retrospective of Lalan's Art' organized by the Shanghai Art Museum in 2009..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20. ^ Peintures De Lalan.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1. ^ Exhibition and Art Synthèse.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2. ^ Réve Non Réve.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3. ^ LALAN.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4. ^ LALAN.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5. ^ LALAN.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6. ^ 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27. ^ Frac Île-de-france.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28. ^ Centre Pompidou -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29. ^ Centre Pompidou -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2023-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