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泌
外观
路泌(?—?),字安期,唐朝官员,祖先是阳平(应为平阳)人,路博德的后裔。曾祖父路节,唐高宗时为越王府东阁祭酒。祖父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父亲路俊之,官至太子通事舍人。
路泌以博识好学闻名,通《五经》,尤嗜好《诗经》、《易经》、《左氏春秋》。能通过章句深究其旨。博涉史传,工五言诗。性情端正寡言,以孝悌闻名宗族。建中末年,以长安县尉提拔,推举李益、韦绶等书判同居高第,路泌授任城门郎。唐德宗避祸至奉天县,路泌时在京师,弃妻子暗中投奔行在。又跟随皇帝至梁州,为流矢所中。以计策劝说浑瑊,浑瑊看重他,征辟为从事。浑瑊讨伐李怀光,表奏他为副元帅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平定河中后,贞元三年(787年),路泌陪浑瑊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在平凉会盟,因吐蕃劫盟,路泌和崔汉衡、中官俱文珍、刘延、李清朝,崔汉衡判官郑叔矩、浑瑊掌书记袁同直,大将军扶余准、马宁、神策将孟日华、李至言、乐演明、范澄、马弇等六十余人,都被吐蕃俘获。路泌被俘并被带到吐蕃首都逻些。在逻些期间,他通晓佛学,为吐蕃赞普所重待以宾礼,但至死未能获准返回中原。唐德宗以其子路随恩授八品官。路泌被俘时,路随还是孩童,长大后得知父亲被吐蕃所俘,日夜哭泣,坐时面向西面吐蕃方向,为哀悼父亲被俘而不吃肉,也不婚娶(后来还是娶妻)。母亲告诉他,他长得像父亲,他便终身不照镜子。元和五年(810年),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唐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累赠至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