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籤: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Image: |
[[Image:03241.jpg|250px|right|thumb|籤詩。道教信徒認為籤詩上面的詩,就是神明與自己對話]] |
||
'''籤詩'''是[[道教]]或[[民間信仰]]寺廟<sup>(詳備註)</sup>通常設置的[[祭祀]]物品。經過整合與交流,以[[台灣]]的[[廟宇]]為例,籤詩尺寸通常為12-15cm長,4cm寬的白色薄紙,其上面主要印有一首供[[求籤]]者解惑祈福用的押韻[[詩]]句,而這個詩句就是道教信徒詢問[[神]][[佛]],神佛給予的「答案」。 |
|||
'''求籤''',是[[中國]]的民間習俗,是[[占卜]]的其中一種形式。現今的[[道觀]]、[[寺廟]]和民間的[[廟宇]],大多擺上籤筒供人抽取[[籤條]]問卜。 |
|||
[[1950年代]]後,此籤詩仍流行的區域為[[台灣]]與[[香港|港]][[澳門|澳]]地區。該地區的[[寺廟]],尤其是中大型的道教寺廟,幾乎都普遍設置了此詩文,並供來訪[[信徒]]解惑。 |
|||
⚫ | |||
由於不同的傳統因素,不同地方、寺廟的求籤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如下: |
|||
* 晃動籤筒待最先掉出的籤條 |
|||
* 籤筒供人直接抽取一支籤條 |
|||
* 籤頭排列位置比較高的一支籤條 |
|||
⚫ | |||
經過改革演變之後,本來將籤詩刻至籤條的做法已稍有改變。現今絕大部分寺廟會將籤文([[籤詩]])另外印至於他處薄紙片上。道教信徒於抽取籤條且核對籤條上的干支號碼後,再抽取相對應的籤詩紙片獲得相關詩文解答。 |
|||
[[Image:竹籤及籤文.JPG|thumb|left|港澳廟宇的籤詩與籤筒,此「觀音百籤」放於牆壁供信徒比對抽取。]] |
|||
籤詩來源甚早,相傳於[[西元]]前後的[[中國]][[漢朝]]就有類似籤文供信徒取用,此種籤文常作為神明與信徒的對話。之後,道教信徒大量運用,根據西元九世紀間的《玉壺清話》記載,求籤活動已甚為流行,後來甚至將籤詩範圍擴大解釋至所有[[預言]],例如[[推背圖]]。不過一般來說,籤詩仍是指放置廟宇,供信徒解惑用的制式詩文。 |
|||
現行寺廟盛行的籤詩,依不同籤詩數量,通常可分為「雷雨師一百籤」(100首)、「六十甲子籤」(60首)、「觀音一百籤」(100首)與「觀音廿八籤」(28首)。 |
|||
==歷史== |
|||
求籤活動開始於什麼時候,具體年月巳很難確定。根據西元九世紀間的《玉壺清話》記載:[[五代]]時的一位宰相[[盧多遜]],曾在年幼時到[[雲陽觀]]取得一籤,而後來應驗一事;另在[[唐代]]的[[益州]],相傳一位稱為閉珊居集的[[烏蠻族]]術士,曾用49枝細竹片來占卜吉凶。由於盧多遜生於[[後唐]],他幼時廢壇上已有籤筒;加上閉珊居集的流傳,由此推斷求籤的活動最遲巳出現於後唐。 |
|||
傳說寺廟籤詩詩文大部分為「神明[[扶鸞]]下降開示」而得,且每類型的籤詩歷史都達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其中,這四種籤詩當中,又以「雷雨師百籤」最常見。例如,[[台北]][[香客]]最多的[[行天宮]]即採用此套一組共有一百首七言絕句的籤詩。 |
|||
⚫ | |||
* [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activites&rituals/taoist-folk-customs/pg5-12-11.htm 民間崇道習俗 - 求籤] |
|||
除了雷雨師百籤之外,「六十甲子籤」則為媽祖廟常用,「觀音百籤」為主祀觀音者廟宇居多。至於配置「觀音廿八籤」的廟宇則較為罕見。 |
|||
⚫ | |||
當道教信徒為某件事情的吉凶禍福難下判斷,或對一些訊息象徵感到疑惑,決定前往道教寺廟請求神佛指示時,才會抽「籤詩」,而此活動亦稱為[[求籤]]。[[1950年代]]後,籤詩的抽取祈求方式一般來說可由四大步驟組成。分別是叩拜,抽聖籤,擲爻確定,與取籤詩。 |
|||
除了以上四個步驟的外,也有部分寺廟將籤詩直接刻至聖籤(籤條)上,不過1950年代之後,此種求籤方式並不普遍。 |
|||
===叩拜=== |
|||
求取籤詩第一步驟,是施行祭拜科儀。 |
|||
例如,替神佛點燭上香,行三拜九叩禮儀。叩拜後,求籤信徒必須與神佛說明求籤目的。通常求籤目的可分為求財、[[婚姻]]、[[六甲]](懷孕)、占病、批信、,花喜、問事、功名、月令(本月或下個月的運勢),[[灶君]],陽居(住宅),隱穴,尋人,出外,失物,求雨。除此,[[1930年代]]之前,還有專門治病目的的「藥籤」。不過,1950年代之後已不多見。 |
|||
說明目的後,信徒緊接要附加一些說明,而這些說明於20世紀後,通常參雜了[[儒教]]扶鸞的利益回饋。例如:「倘能獲得[[關帝]]君的垂愛,而指示弟子一條明確之路,並保佑平安無事順利成功,弟子將用三牲大祭答謝神恩。(鈴木清一郎《台彎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1934年)此說明目的與神明商談條件回饋的過程,部分學者認定是求籤詩的必要[[咒語]]。 |
|||
===抽聖籤=== |
|||
[[Image:PICT0357.JPG|180px|left|thumb|聖籤籤筒]] |
|||
叩拜唸咒完後,求籤詩第二步驟為抽聖籤。(抽靈籤,抽[[籤條]]) |
|||
聖籤,長約40cm-50cm,寬3cm厚約0.5cm,該物品乃為[[竹]]片削成,並以籤詩首數為一組聖籤的總數。例如該廟宇若配置雷雨詩一百籤則一組聖籤就必須有一百支長短完全相同的竹片供信徒求取。而這每一個聖籤竹片的頭部,都寫不同的[[干支]]或號碼。此號碼亦對應該籤詩的干支號碼。 |
|||
叩拜完畢後的抽聖籤步驟,乃是從聖籤籤筒抽取一支聖籤。抽聖籤前,通常抽籤者會晃動籤筒,部分人甚至會故意抽取掉出或籤頭排列位置比較高的一支。而抽出聖籤後,聖籤上所刻或寫的干支號碼就是籤詩的首別號碼。 |
|||
===擲爻確定=== |
|||
[[Image:PICT0356.JPG|200px|right|thumb|擲爻與聖籤]] |
|||
從一百支或六十支竹籤選出一支[[籤]]之後,祈福問事者必須確定此聖籤為「神佛欽定」。確定方式即為[[擲爻]]。 |
|||
[[爻]]為正一反的半月型巴掌大的木製「[[神器]]」。信徒將爻擲向地上,若半月型神氣呈現一正一反的[[聖爻]]即可以認定此籤為神佛認定。若非,則必須將此聖籤放置籤筒,重新再抽。 |
|||
此過程,也有部分信徒將其實施於抽取聖籤前,也有信徒隨意取消此步驟。除此,亦有相當多的道教信徒相當重視此過程,不僅鄭重其事,常常需要三次,六次,九次甚至更多次的「聖爻」確定。 |
|||
此確定聖籤過程,若在多次擲爻後仍無法獲得聖籤號次,信徒最多的做法是將此抽籤詩儀式從頭開始。也就是重新叩拜,重新與神佛對談。甚至必須在與神佛言明的條件中,「改換牲禮種類並增加供品數量」。(鈴木清一郎《台彎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1934年) |
|||
===取籤詩=== |
|||
[[Image:PICT0355.JPG|250px|right|thumb|台灣道教寺廟放置籤詩的小櫃子,抽屜正面寫著籤詩的[[干支]]或號碼]] |
|||
求籤詩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取籤詩。 |
|||
1930年代之前,道教廟宇通常會將一組數十首或百首,書寫神明答案的[[七言絕句]](或[[五言絕句]])籤詩紙片放置於門側。信徒在獲得聖籤上的干支號碼後,前往門側抽取與籤詩相對應的相關干支號碼。比方聖籤竹片寫的是第一首,就去門側抽取第一首的籤詩紙片。之後,隨著時代演進,籤詩通常會被廟宇置放於木櫃,放置於不同位置的抽屜中。百首籤詩放置於百個小抽屜中,並在抽屜小拉門上面書寫首數名稱。信徒於抽籤完,對應首數號碼即可以獲得籤詩。 |
|||
==解籤== |
|||
一般來說,籤詩從上上籤到下下籤,共有[[九品]]吉凶等級,而寺廟通常會有廿八組至百組的七言絕句[[詩]]文,來供信徒抽取。除了抽取籤詩的儀式大致相同之外,[[1950年代]]之後,台灣的籤詩通常還普遍附有籤解與附和該籤詩的[[漢族|漢民族]][[民間故事]]。 |
|||
比方盛行於[[媽祖廟]]的六子甲子籤的第七首(干支為乙-{丑}-),籤詩內容為「雲開月初正分明,不須進退問前程,婚姻皆因天註定,利合情吉萬事成。」 |
|||
信徒看完籤詩的絕句後,只能了解大意而已。以往,信徒會擲此籤詩請寺廟的[[廟公]]或執事解籤人員代為解釋籤詩的涵義。不過,現代籤詩會載加註註解,註解一邊記載信徒求籤的目的,一邊則用較小字體來記載該籤詩所代表的神明回答。小字註解除了扼要回答事情進展外,也用「吉」、「中」、「平」、「無」還表示神明的回答。 |
|||
例如六子甲子籤第七首籤詩的註解為: |
|||
*求財<sup>中</sup>,婚姻<sup>成</sup>,六甲<sup>生男</sup>,占病<sup>吉</sup>,批信<sup>平</sup>,花喜<sup>有</sup>,問事<sup>利</sup>,功名<sup>吉</sup>,月令<sup>安</sup>,灶君<sup>吉</sup>,陽居<sup>平</sup>,隱穴<sup>吉</sup>,尋人<sup>中平</sup>,出外<sup>吉</sup>,失物<sup>得</sup>,求雨<sup>無</sup> |
|||
部分籤解也會配合民間故事,來讓廟公或信徒意會,比方此號碼籤詩所配置的民間故事就是「包公暗察白袍將」。 |
|||
==參見== |
|||
*[[籤條]] |
|||
*[[求籤]]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 |
*[http://home.netvigator.com/~k1124/ 陳井光紫微斗數算命擇日改名解籤命理網] |
||
==備註== |
|||
*根據2003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將其民間信仰納入道教。--[http://zh.wikisource.org/wiki/2003%E5%B9%B4%E5%9C%8B%E9%9A%9B%E5%AE%97%E6%95%99%E8%87%AA%E7%94%B1%E5%A0%B1%E5%91%8A%E5%8F%B0%E6%B9%BE%E9%83%A8%E5%88%86 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
|||
[[Category:台灣宗教]] |
|||
[[ |
[[Category:民間信仰]] |
||
[[ |
[[Category:占卜]] |
||
[[ |
[[Category:中華民俗]] |
2006年9月29日 (五) 08:59的版本
籤詩是道教或民間信仰寺廟(詳備註)通常設置的祭祀物品。經過整合與交流,以台灣的廟宇為例,籤詩尺寸通常為12-15cm長,4cm寬的白色薄紙,其上面主要印有一首供求籤者解惑祈福用的押韻詩句,而這個詩句就是道教信徒詢問神佛,神佛給予的「答案」。
1950年代後,此籤詩仍流行的區域為台灣與港澳地區。該地區的寺廟,尤其是中大型的道教寺廟,幾乎都普遍設置了此詩文,並供來訪信徒解惑。
籤詩起源
籤詩來源甚早,相傳於西元前後的中國漢朝就有類似籤文供信徒取用,此種籤文常作為神明與信徒的對話。之後,道教信徒大量運用,根據西元九世紀間的《玉壺清話》記載,求籤活動已甚為流行,後來甚至將籤詩範圍擴大解釋至所有預言,例如推背圖。不過一般來說,籤詩仍是指放置廟宇,供信徒解惑用的制式詩文。
現行寺廟盛行的籤詩,依不同籤詩數量,通常可分為「雷雨師一百籤」(100首)、「六十甲子籤」(60首)、「觀音一百籤」(100首)與「觀音廿八籤」(28首)。
傳說寺廟籤詩詩文大部分為「神明扶鸞下降開示」而得,且每類型的籤詩歷史都達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其中,這四種籤詩當中,又以「雷雨師百籤」最常見。例如,台北香客最多的行天宮即採用此套一組共有一百首七言絕句的籤詩。
除了雷雨師百籤之外,「六十甲子籤」則為媽祖廟常用,「觀音百籤」為主祀觀音者廟宇居多。至於配置「觀音廿八籤」的廟宇則較為罕見。
籤詩祈求方式
當道教信徒為某件事情的吉凶禍福難下判斷,或對一些訊息象徵感到疑惑,決定前往道教寺廟請求神佛指示時,才會抽「籤詩」,而此活動亦稱為求籤。1950年代後,籤詩的抽取祈求方式一般來說可由四大步驟組成。分別是叩拜,抽聖籤,擲爻確定,與取籤詩。
除了以上四個步驟的外,也有部分寺廟將籤詩直接刻至聖籤(籤條)上,不過1950年代之後,此種求籤方式並不普遍。
叩拜
求取籤詩第一步驟,是施行祭拜科儀。
例如,替神佛點燭上香,行三拜九叩禮儀。叩拜後,求籤信徒必須與神佛說明求籤目的。通常求籤目的可分為求財、婚姻、六甲(懷孕)、占病、批信、,花喜、問事、功名、月令(本月或下個月的運勢),灶君,陽居(住宅),隱穴,尋人,出外,失物,求雨。除此,1930年代之前,還有專門治病目的的「藥籤」。不過,1950年代之後已不多見。
說明目的後,信徒緊接要附加一些說明,而這些說明於20世紀後,通常參雜了儒教扶鸞的利益回饋。例如:「倘能獲得關帝君的垂愛,而指示弟子一條明確之路,並保佑平安無事順利成功,弟子將用三牲大祭答謝神恩。(鈴木清一郎《台彎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1934年)此說明目的與神明商談條件回饋的過程,部分學者認定是求籤詩的必要咒語。
抽聖籤
叩拜唸咒完後,求籤詩第二步驟為抽聖籤。(抽靈籤,抽籤條)
聖籤,長約40cm-50cm,寬3cm厚約0.5cm,該物品乃為竹片削成,並以籤詩首數為一組聖籤的總數。例如該廟宇若配置雷雨詩一百籤則一組聖籤就必須有一百支長短完全相同的竹片供信徒求取。而這每一個聖籤竹片的頭部,都寫不同的干支或號碼。此號碼亦對應該籤詩的干支號碼。
叩拜完畢後的抽聖籤步驟,乃是從聖籤籤筒抽取一支聖籤。抽聖籤前,通常抽籤者會晃動籤筒,部分人甚至會故意抽取掉出或籤頭排列位置比較高的一支。而抽出聖籤後,聖籤上所刻或寫的干支號碼就是籤詩的首別號碼。
擲爻確定
從一百支或六十支竹籤選出一支籤之後,祈福問事者必須確定此聖籤為「神佛欽定」。確定方式即為擲爻。
爻為正一反的半月型巴掌大的木製「神器」。信徒將爻擲向地上,若半月型神氣呈現一正一反的聖爻即可以認定此籤為神佛認定。若非,則必須將此聖籤放置籤筒,重新再抽。
此過程,也有部分信徒將其實施於抽取聖籤前,也有信徒隨意取消此步驟。除此,亦有相當多的道教信徒相當重視此過程,不僅鄭重其事,常常需要三次,六次,九次甚至更多次的「聖爻」確定。
此確定聖籤過程,若在多次擲爻後仍無法獲得聖籤號次,信徒最多的做法是將此抽籤詩儀式從頭開始。也就是重新叩拜,重新與神佛對談。甚至必須在與神佛言明的條件中,「改換牲禮種類並增加供品數量」。(鈴木清一郎《台彎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1934年)
取籤詩
求籤詩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取籤詩。
1930年代之前,道教廟宇通常會將一組數十首或百首,書寫神明答案的七言絕句(或五言絕句)籤詩紙片放置於門側。信徒在獲得聖籤上的干支號碼後,前往門側抽取與籤詩相對應的相關干支號碼。比方聖籤竹片寫的是第一首,就去門側抽取第一首的籤詩紙片。之後,隨著時代演進,籤詩通常會被廟宇置放於木櫃,放置於不同位置的抽屜中。百首籤詩放置於百個小抽屜中,並在抽屜小拉門上面書寫首數名稱。信徒於抽籤完,對應首數號碼即可以獲得籤詩。
解籤
一般來說,籤詩從上上籤到下下籤,共有九品吉凶等級,而寺廟通常會有廿八組至百組的七言絕句詩文,來供信徒抽取。除了抽取籤詩的儀式大致相同之外,1950年代之後,台灣的籤詩通常還普遍附有籤解與附和該籤詩的漢民族民間故事。
比方盛行於媽祖廟的六子甲子籤的第七首(干支為乙丑),籤詩內容為「雲開月初正分明,不須進退問前程,婚姻皆因天註定,利合情吉萬事成。」
信徒看完籤詩的絕句後,只能了解大意而已。以往,信徒會擲此籤詩請寺廟的廟公或執事解籤人員代為解釋籤詩的涵義。不過,現代籤詩會載加註註解,註解一邊記載信徒求籤的目的,一邊則用較小字體來記載該籤詩所代表的神明回答。小字註解除了扼要回答事情進展外,也用「吉」、「中」、「平」、「無」還表示神明的回答。
例如六子甲子籤第七首籤詩的註解為:
- 求財中,婚姻成,六甲生男,占病吉,批信平,花喜有,問事利,功名吉,月令安,灶君吉,陽居平,隱穴吉,尋人中平,出外吉,失物得,求雨無
部分籤解也會配合民間故事,來讓廟公或信徒意會,比方此號碼籤詩所配置的民間故事就是「包公暗察白袍將」。
參見
外部連結
備註
- 根據2003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將其民間信仰納入道教。--國際宗教自由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