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利吉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gihmvks留言 | 贡献2013年1月12日 (六) 05:26 地質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利吉層是一種岩相的代表,它的厚度可能到處不一。利吉層為一個標準的混同層,由泥岩填充物夾著許多外來岩塊組成。本地層是徐鐵良一九五六年調查海岸山脈地質時所提出來的名稱,因這些物質出現於台東市東北方的利吉村附近,而稱為利吉層。且利吉層為台灣位於板塊交界地帶的證據。[1]

台灣利吉層

台灣利吉層,沿海岸山脈南段的西麓狹長地帶往北延伸到安通溫泉附近的樂合,長約70km,寬1-3km。[2]為止。

地理

利吉層內的泥岩填充物具有複雜的錯動和剪移、缺乏明顯的層理。有時在露頭比較好的地方可以看到大致的層理,這種層面常和剪裂面的方向一致。所有的似面狀構造現象的排列方向則常隨地而異,具有略呈南北走向與傾角陡峭。依據中油公司在臺東附近所鑽的地層探井的資料,測到該地利吉層的厚度至少在一〇六一公尺以上。利吉層主體為泥岩,並含有多種大小不一的火成岩沉積岩塊。外來岩塊中的基性超基性的岩塊,稱做蛇綠岩系。這些東臺灣蛇綠岩系可能來自深海的海洋地殼。外來岩塊的直徑大多豆子大小至數公尺不等,極少數岩塊,可達到一平方公里以上,大部分的外來岩塊具有摩擦痕以及剪移和倒轉的現象。

歷史

利吉層原分布於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之間的海洋沉積物、海洋地殼物質與火山物質,受板塊擠壓上升至大陸地殼之上。為古代海底盆地被擠出地表後所形成。因堆積海底生物遺骸的沈澱泥層,呈青灰色屬蛇綠岩系

地質

沈積層土壤貧瘠,植物生長不易,而容易崩塌,常年因無植被覆蓋,一經雨水的沖刷,侵蝕成許多蝕溝[3]

於利吉層上的斷層

利吉斷層

台灣東部利吉層上的斷層,沿海岸山脈西緣的卑南溪東岸,向南延伸為活動斷層中的第二類活動斷層,斷層為逆斷層,下盤在西側,北北東至臺東市北方轉東南走向。臺東鹿野瑞隆台地西側,經延平鄉卑南鄉至海濱。斜角為向東南傾40-60度。總長約25km。

池上斷層

位於池上鄉大坡池東側,在錦園橋附近,斷層每年平均約有1.9-2.7cm的錯移量,為斷層活動最劇烈處,學術語言為非地震潛移變形,是一種較溫和能量釋放方式。[4]

卑南山斷層

因兼具左移分量,研判為利吉斷層的分支斷層。卑南山礫岩形成同時或之後利吉斷層才形成,覆蓋於利吉斷層的階地礫石層頂面無錯動現象,證明斷層是在晚期更新世活動。由GPS 衛星圖發現震間水平位移每年13公厘,是卑南山斷層造成的變形,斷層右為利吉層。此斷層大部分斷層跡位於現今的卑南溪河床中,但卑南溪西岸山里沖積扇階地形線狀崖(反斜斷層小崖),高度約2-3m。

鹿野斷層

為向西逆衝的斷層,自鹿野鄉永康村之東33線公路旁,向南延伸至卑南鄉賓朗村,轉向東南至台東市,長約24公里。鹿野斷層主要的斷層地貌在永康村為沖積扇反傾斜,龍田村為河階面不等高,嘉豐村為首洗谷線型,初鹿至賓朗為斷層崖。地層接觸關係在卑南山台地部份,已知為卑南山礫岩逆衝中央山脈變質岩之上。[5]


相關聯結

參考資料

  1. ^ http://www.lighttaiwan.com/scenic_3855.htm 池上斷層露頭與利吉層惡地景觀-台灣之光旅遊網
  2. ^ http://www.nmp.gov.tw/enews/no22/page_04.html 什麼是混同層-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3. ^ http://www.erv-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2000026 地表陣痛遺留的痕跡-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4. ^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285&Keyword=%E6%B1%A0%E4%B8%8A%E6%96%B7%E5%B1%A4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池上斷層
  5. ^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296&Keyword=%E9%B9%BF%E9%87%8E%E6%96%B7%E5%B1%A4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鹿野斷層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