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江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邵江海(1913年—1980年),歌仔戲劇作家、演員、導演、琴師、樂器工藝家,薌劇奠基人。

祖籍中國福建省南部(閩南漳州府龍海縣(現漳州龍海市),在廈門市出生(1說1914年生),家裡賣油條鯊魚肉等食物。

師承台灣溫紅塗等先生學習歌仔戲音樂藝術。

1938年起,漳州地區國民黨執政當局查禁台灣歌仔戲、台灣歌仔音樂、台灣樂器(殼仔弦大廣弦、台灣月琴、台灣),邵江海與師兄弟林文祥等合作,做了許多改革,發明六角弦這種新的胡琴類樂器代替殼仔弦和大廣弦,以皮面三弦代替台灣月琴,洞簫代替台灣笛,成為新的伴奏組合(六角弦、三弦、簫有人稱為3大件殼仔弦大廣弦、台灣月琴、台灣則有4大件的稱號),並發展出以雜碎仔調(后流傳到台灣,被稱為都馬調,非常風行)為主的系列改良調和演唱改良調的改良戲

著有《李妙惠》(又名《盧夢仙》)、《白扇記》等歌仔戲劇本多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8年起在漳州藝術學校教歌仔戲(1953年起改名薌劇),培養出鄭秀琴(獲評中國國家1級演員職稱)、吳茲明(獲評中國國家1級導演職稱)等學生。

陳彬 (歌仔戲)(獲評中國國家1級作曲職稱)和陳松民(漳州藝術學校副校長)跟他學習歌仔戲音樂藝術。

1960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第3次文學藝術代表大會代表在北京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接見。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他受到迫害,1978年落實政策,回藝術學校教書,1980年去世。

1997年,中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編寫的《一代宗師邵江海》專書,紀念和表彰他的藝術成就。

21世紀,廈門市歌仔戲劇團排演以他的生平為題材的歌仔戲現代戲《邵江海》。

參考文獻[编辑]

  • 曾學文,〈邵江海傳奇〉,《廈門文學》2005年第1期,廈門。
  • 陳志亮,〈挽詞10章〉,《閩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1期,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