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鶌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五十三卷》

鶌鶋拼音qū jū注音ㄑㄩ ㄐㄩ[註 1]為記載於《山海经》中的一種鳥,居住在馬成山(位於北方山系第三條山脈太行山山脈,龍侯山東北方二百里,咸山西南方七十里),樣子像乌鸦,具有白色的頭、青色的身體、黃色的腳,其名稱來自鳴叫聲,吃了牠可以不飢餓並消除贅[註 2][註 3][註 4][1]

記載[编辑]

《山海經》中記載,馬成山多產有花紋的石頭,山的北側多產黃金玉石,在此座山中有名叫天馬的野獸,形貌為黑頭白身狗形,背上長有肉翅,並且能夠飛翔[註 5],還有鶌鶋居住在此山[註 6][1]

《山海經廣注》的作者吳任臣提到《駢雅》中鵸䳜、鶌鶋皆是屬於烏鴉的一種[註 7]

註釋[编辑]

  1. ^ 郭璞云:「屈居二音。」
  2. ^ 郭璞云:「未詳;或曰,寓猶誤也。」
  3. ^ 郝懿行云:「寓、誤蓋以聲近為義,疑昏忘之病也。王引之曰:『案寓當是𤸒字之假借,玉篇、廣韻並音牛具切,疣病也。』」
  4. ^ 郭璞《山海經圖讚》:「鶌鶋如烏,青身黃足,食之不饑(飢),可以辟糓(穀)。內厥惟珍,配彼丹木。」
  5. ^ 郭璞云:「言肉翅飛行自在。」
  6. ^ 《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鶌鶋,其鳴自詨,食之不饑(飢),可以已寓。」
  7. ^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卷三》:「任臣按:《駢雅》曰:『鵸䳜、鶌鶋,皆烏屬也。』」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楊錫彭 注譯. 新編山海經.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1-11: 第74頁、第83頁. ISBN 978-957-14-3867-2 (中文). 

延伸閱讀[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五十三卷》,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