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拉克时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斯尼·穆巴拉克

穆巴拉克时期指第四任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统治下的埃及,其正式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在第三任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于1981年10月6日去世后,穆巴拉克在1981年10月14日正式成为埃及总统,直至2011年埃及革命后,于2011年2月11日下台,任期长达近30年。最终穆巴拉克于2020年2月25日因心脏疾病去世,终年91岁。被台湾媒体称为“最后的法老”。[1][2]穆巴拉克政府在阿拉伯之春民众起义中被推翻,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一样他的总统任期标志的是延续萨达特奉行的政策,包括埃及经济的自由化“因菲塔”和对1979年戴维营协议的承诺。穆巴拉克领导下的埃及政府也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其他成员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对美国俄罗斯印度和大部分西方世界保持着一定的交流。然而,大赦国际人权观察国际非政府组织一再批评其政府的人权记录。提出的问题包括政治审查、警察暴行、任意拘留、酷刑以及对言论、结社和集会自由的限制。[3]

穆巴拉克的总统任期极大影响了埃及社会和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埃及的政治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总统有权直接批准所有立法提议和国家支出。[4]

政治[编辑]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Jumhūrīyat Miṣr al-ʻArabīyah
1981—2011
国歌:祖国,祖国,祖国
"بلادي، بلادي، بلادي"
(英语:"My country, my country, my country")
埃及的位置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开罗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认可的国家语言埃及阿拉伯语
宗教伊斯兰教
政府威权独裁单一半总统制共和国
总统 
• 1981-2011
胡斯尼·穆巴拉克
总理 
• 1981-1982 (首任)
胡斯尼·穆巴拉克
• 2011-2011 (末任)
艾哈迈德·沙菲克
立法机构议会
历史 
• 穆巴拉克上台
1981年10月14日
1997年11月17日
2005年9月7日
2010年12月17日
2011年 1月25日
面积
• 总计
950,408平方公里
人口
• 1981
41,706,000
• 2011
80,500,000
货币埃及镑
ISO 3166码EG
前身
继承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穆巴拉克上台[编辑]

1981年10月6日安瓦尔·萨达特遇刺后,胡斯尼·穆巴拉克成为埃及总统;几周后,通过人民议会(埃及两院制立法机构的下议院)的全民投票,随后确立正式总统职务。自1975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副总统,这是他在过去二十年中在埃及空军中晋升后获得的职位。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他还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

统治[编辑]

埃及这一时期的政治改革受到限制。在2005年之前,反对派候选人不得竞选总统,而是每隔六年定期通过人民议会的全民投票重新确认职位。这在2005年5月25日的宪法修正案后发生了变化。修正案通过四个月后举行了总统选举,穆巴拉克获得了将近89%的选票,击败了另外两名候选人。为了列入选举议程与确立职务,总统候选人必须得到政党的支持和全国选举委员会的核定。反对党呼吁选民抵制公投,认为公投毫无意义,但最终仍以超过80%的支持率通过。[5][6][7]

面对反对派[编辑]

在发起埃及前所未有的总统选举后不久,反对派政治家埃曼·努尔因伪造罪名被判入狱,批评人士称其为伪造罪;他于2009年 2月18日获释。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在2005年被允许作为独立人士竞选议会,获得88个席位,占人民议会的20%。

与新民主党相比,反对党一直处于软弱和分裂。在2000年11月的人民议会选举中,34名反对党成员在454个席位的议会中赢得席位,面对388个最终的执政党国家民主党(NDP)显得极少。穆斯林兄弟会于1928年在埃及成立,一直是非法组织,不被承认为政党(埃及现行法律禁止组建以宗教为核心的政党)。兄弟会成员已被选为人民议会和地方议会的独立成员,埃及的政治反对派还包括民间团体和民众运动,例如埃及变革运动(kefāya)和4月6日青年运动[8]

穆巴拉克对埃及实行严密、专制的控制。随着有关他的儿子阿拉·穆巴拉克在政府招标和私有企业中收受赃款的消息传出,民众对穆巴拉克及其国内经济改革计划的支持率急剧下降。随着阿拉·穆巴拉克在2000年开始淡出政治舞台,穆巴拉克的次子贾迈勒·穆巴拉克开始在国家民主党中崛起,并成功将新生代新自由主义者引入该党最终进入政府。贾迈勒·穆巴拉克与几位同事一起成立了Medinvest Associates Ltd.公司,该公司管理著一家私营股权基金,并从事一些企业融资的咨询工作。[9]

紧急状态法[编辑]

紧急状态法》又称《第162号法律》,于1958年通过,埃及是一个半总统制共和国,自1967年以来一直如此,根据法律,警察权力得到扩大,宪法权利被停指,国家审查合法化。[10]法律严格限制任何非政府的政治活动,如禁止街头示威、未经批准的政治组织和未经登记的政党不得参政。约17,000人被依法拘留,估计政治犯高达30,000人。[11]在这种“紧急状态”下,政府有权在任何时间监禁个人,而且几乎不须任何理由,从而使他们在任何时间未经审判就被关在监狱里。政府声称,如果现任政府不放弃议会选举、没收该组织主要金融家的财产并拘留该组织的傀儡领袖,那么像穆斯林兄弟会这样的反对派组织可能会在埃及掌权,如果有紧急状态法和司法程序,那么这些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12]

外交[编辑]

外交关系[编辑]

穆巴拉克维持埃及对戴维营协议的承诺,同时恢复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萨达特驱逐苏联专家三年后,穆巴拉克还恢复了与苏联的关系。[13]1984年1月,埃及重新加入伊斯兰合作组织;1987年11月,阿拉伯国家会议决议允许阿拉伯国家与埃及恢复外交关系;1989年埃及重新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埃及还在联合国不结盟运动等国际论坛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海湾战争[编辑]

在穆巴拉克的领导下,埃及是美国的坚定盟友,自1979年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以来,美国平均每年向埃及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14]埃及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盟军的重要成员,埃及步兵是最先登陆沙特阿拉伯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的部队之一。埃及参与联军被美国政府认为是争取更广泛的阿拉伯支持以解放科威特至关重要。虽然不受埃及人欢迎,但埃及军队的参与为埃及政府带来了经济利益。然而,穆巴拉克并不支持美国发动2003年伊拉克战争,认为以巴冲突应该首先得到解决。

叙土边界争端[编辑]

在1998年的叙土边界争端、土耳其引水以及据称叙利亚支持库德叛乱分子的争端中,埃及充当了叙利亚土耳其之间的调解人。[15]

宣传反犹[编辑]

穆巴拉克在埃及培养了反犹太主义文化,并将埃及变成了世界上反犹太思想最大的国家。[16]在穆巴拉克时代,埃及媒体将反犹伪造品《锡安博学长老议定书》描绘成真品,指责犹太人在埃及传播性病,破坏埃及农业,并造成埃及青年的毒瘾问题。埃及教育部强制阅读塔木德中的反犹太主义小册《人类牺牲》。以色列历史学家埃弗莱姆·卡什少校2006年写道:“......在埃及无数的文章、学术著作、书籍、卡通、公开声明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犹太人被描绘成无法想像到的最黑暗的术语......”。[17]

动荡与恐怖[编辑]

在穆巴拉克统治期间,动乱并非鲜为人知。1986年2月,民众走上街头抗议,骚乱、焚烧和抢劫,要求提高薪水,中央安全部队前往镇压。事实上,动荡一直是穆巴拉克总统任期内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现代埃及历史上第二次军队被派往埃及市区街头恢复秩序。[18]

1992年,在谢赫·奥马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斯兰人民组织的追随者试图控制开罗之后,14,000名士兵进入了开罗棚户区的因巴巴郊区,长达六周,逮捕和驱逐了大约5000人。[19]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伊斯兰人民组织对国家和外国人发动了武装攻击。在1993年中,有1106人死亡或受伤。一年被打死的警察有120人多于恐怖分子的111人,几名高级警官和他们的警察在白天的伏击中被枪杀。[20]1997年,至少有71人,其中大部分是瑞士游客,在卢克索郊外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被al-Gama'a al-Islamiyya枪手杀害,恐怖活动达到高潮。[21]几年来,埃及一直没有受到伊斯兰教徒的袭击,直到2005年7月,当时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有86人丧生,150多人受伤。

2007-2008年,埃及发生了150多次示威和罢工。有些是暴力的,需要大量部署安全部队。[22]

人权[编辑]

紧急状态法在颁布实施后,为任意拘留和不公平审判提供了依据。[23]在整个1980到2000年代,埃及安全部门侵犯人权的行为被国际特赦组织描述为有系统的侵犯人权。[24]2007年,国际特赦组织报告说,埃及警察经常进行殴打、电击、手腕和脚踝长时间悬吊在扭曲的位置、死亡威胁和性虐待,威胁反对派与政治犯。[24]2009年,人权观察估计有5,000至10,000名埃及人在未经指控的情况下被关押。[23]警察和安全部队经常使用酷刑和残忍手段,据埃及人权组织,从1985年到2011年,埃及警察局记录了701起酷刑案件,204名受害者死于酷刑和虐待。[25]该团体认为,酷刑犯罪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在埃及街头、警察检查站和人们的家中,公然侵犯了人们的尊严和自由。[26]

在穆巴拉克的统治下,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受到限制。政府颁布《新闻法》、《出版法》和《刑法》规范新闻界,并要求对批评总统的人处以罚款或监禁。[27]自由之家在2008年将埃及的新闻自由地位从“不自由”升级为“部分自由”,这并不是承认政府政策的自由化,而是因为他们发现埃及记者跨越先前限制其工作的“红线”的勇气,以及对埃及媒体和博客圈所代表更广泛观点的认可。尽管政府对记者的骚扰、镇压和监禁仍在继续以某些情况下增加,但还是取得了进展。[28]

2005年,无国界记者组织在167个国家中的新闻自由方面将埃及排在143位,[29]其2006年的报告列举了对记者的持续镇压,并在三起案件中被监禁。[30]两位消息人士一致认为,关于该政府的承诺改革进展缓慢或实施不均衡,令人失望。

经济[编辑]

从1991年开始,穆巴拉克实施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国内经济改革计划,以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达成扩大私营部门的作用。1990年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系列安排,加上埃及参与海湾战争联军所带来的大规模外债减免,帮助埃及改善了宏观经济表现。

在穆巴拉克统治的最后二十年里,通货膨胀有所降低,从1981年到2006年, 基于购买力平价 (PPP) 的人均GDP增长了四倍(从1981年的1355美元到2006年的保守估计4535美元,以及在2010年统计的6180美元)。[31]

然而,这种增长远非平均分布。货币重组,尤其是埃及镑的浮动、国家货币市场的自由化、税收制度的改革和政府社会支出的战略性削减,导致大多数人陷入了困境,随着房价越来越昂贵,对于年轻人来说,婚姻变得更加艰难;六、七口之家住在一个房间里变得很普遍。[32]在许多埃及家庭中,家庭成员轮流睡在同一张床上是很常见的,因为过度拥挤使得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多的床位。只有四分之一较不贫穷的埃及家庭会为他们的孩子购买牙膏,因为牙膏被认为是埃及穷人的奢侈品。[24]

截至1989年,在穆巴拉克时代初期,埃及的财富分配仍然存在偏差;大约2,000个家庭的年收入超过35,000埃及镑 ,而超过400万人的收入低于200埃及镑。[33]埃及的社会状况有所改善,但现代化并未成功达到其公民的临界数量,此外,由于2008年的粮食价格危机和燃料价格冲击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相关的经济活动放缓。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

“埃及五岁以下儿童的婴儿死亡率和营养不良率都下降了一半,预期平均寿命从64岁增加到71岁。[34]尽管结果有些不均衡,但绝大多数人口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有所改善。[35]虽然18%的埃及人口仍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但在上埃及农村地区,这一数字高达40%另外20%的人在过去十年中曾一度陷入贫困,这加剧了一种社会脆弱性和不安全感。”[36]

根据Settle Times于2011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埃及大约一半的人口每天靠2美元或更少的钱生活”。[37]

贪腐问题[编辑]

在穆巴拉克任期间,政府内部的政治腐败急剧上升,这是由于确保长期总统任期权力增加所必需的制度体系。这种腐败导致政治人物和年轻活动家未经审判就被监禁,[38]非法拘留无证隐藏泛滥,[39][40]以及有政治倾向的大学、清真寺、媒体被迫关闭。[41]在人员层面,由于紧急状态法,每个警察官员都可以使用无条件逮捕来侵犯其所在地区公民的隐私。

2010年,透明国际的腐败感知指数报告,根据商界人士和国家分析师对腐败程度的看法10表示没有腐败,0表示完全腐败,对埃及的CPI评分为3.1。埃及在报告中包含的178个国家中排名第98位。[42]

社会与教育[编辑]

在穆巴拉克总统任期初期(1986年),一项人口普查发现埃及人口为5040万,其中约有230万埃及人在其他国家工作。超过34%的人口年龄在12岁以下,68%在30岁以下。不到3%的埃及人年龄在65岁以上。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农村居民不断涌入城市地区,但仍有大略多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2010年,《经济学人》报导称,埃及人口主要是农村人的说法,是由于人口增加到100、000多人的村庄却没有被归类为城镇,事实上四分之三的埃及人生活在城市地区。[24]1989年,男性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59岁,女性为60岁。婴儿死亡率为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94人死亡。[43]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3%居住在村庄的埃及人抱怨村庄缺乏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人类排泄物被倾倒在尼罗河中。同一项调查显示,85%的埃及家庭没有垃圾服务,导致人们焚烧垃圾,将其倾倒在街道或运河上,或让动物吃掉他们的垃圾。埃及的游客几乎总是评论埃及街道上布满垃圾和人类排泄物的“肮脏”。世界银行估计,大约有1600万埃及人居住在棚户区,几乎所有的埃及家庭都有电和自来水,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贫困家庭每天只能用上几个小时的电,而且水量不稳定,经常受到污染,导致肾病率高。[24]

根据穆巴拉克总统任期前不久通过的一项法律,埃及的大学预科公共教育结构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尽管如此,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九年级毕业之前就让他们辍学了。基本周期包括六年小学和通过入学考试后的三年中学。 另一项入学考试获得了进入非强制性中学课程(十至十二年级)的资格。中学生在人文、数学或科学的普通(大学预科)课程和农业、通信或工业的技术课程之间进行选择。学生只有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班上满意的分数后才能在年级之间晋级。[44]

与许多贫穷国家一样,女孩的入学率落后于男孩。1985-1986年,穆巴拉克担任总统初期,所有小学生中只有45%是女生。据估计,6至12岁的女孩中有75%上了小学,而男孩则为94%。在上埃及,不到30%的学生是女生。女孩从小学辍学的频率也高于男孩。女生约占小学总入学人数的41%和中学入学人数的39%。在1985-1986年的所有12至18岁的女孩中,只有46%有上过学。[44]

终结[编辑]

穆巴拉克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间经过18天的示威游行后被迫下台。[45]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宣布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46][47]4月13日,一名检察官下令将穆巴拉克和他的两个儿子拘留15天,以接受有关腐败和滥用权力指控的讯问。[48]随后,他被移送法庭受审,罪名是在革命期间蓄意谋杀和平抗议者。[49]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蔡娪嫣. 獨裁統治埃及近30年,卻因「阿拉伯之春」革命垮台 「最後的法老」穆巴拉克91歲死亡. 风传媒. 2020-02-25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2. ^ 徽徽. 被阿拉伯之春推翻 「現代法老」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過世. 地球图辑队. 2020-02-26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2). 
  3. ^ Egypt: Abuses Under State of Emergency. Amnesty International. June 2011 [201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4). 
  4. ^ Quote: "Egypt is a presidential state. .. the President is the dominant political and governmental authority in Egypt. Any important policy or project must normally have the `blessing` of the President before it can proceed with a reasonable prospect of success." Egypt Under Mubara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in Egypt Today," Naziah N. Ayubi p.10
  5. ^ Egypt says 'yes' to contested elections. The Independent. 2005-05-27 [200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6-21). 
  6. ^ Egypt: Referendum Held On Multi-Candidate Presidential Polls.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005-05-25 [200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7. ^ Egyptians cast ballots in key referendum.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5-05-25 [200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8. ^ Arab Media & Socie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abmediasociety.com. Retrieved on 2 February 2011.
  9. ^ Interview with MR. GAMAL MUBARAK Chairman Of Medinvest Associates Lt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nne.com (14 January 1999). Retrieved 2 February 2011.
  10. ^ Egypt After 9/11: Percep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5 July 2006. 26 March 2004
  11. ^ R. Clemente Holder. Egyptian Lawyer's Death Triggers Cairo Protests. Washington Report on Middle East Affairs. August 1994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4). 
  12. ^ Caraley, Demetrios. American hegemony: preventive war, Iraq, and imposing democracy需要免费注册.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April 2004. ISBN 1-884853-04-8. 
  13. ^ Times Daily -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 news.google.com.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14. ^ F.A.Q. on U.S. Aid to Egypt: Where Does the Money Go—And Who Decides How It’s Sp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Marian Wang, ProPublica, 31 January 2011
  15. ^ Douglas Jehl, "Mubarak Visits Syria in Effort To Defuse Crisis With Turke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5 October 1998
  16. ^ Karsh, Efraim Islamic Imperial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 183.
  17. ^ Karsh, Efraim Islamic Imperial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 184.
  18. ^ Weaver, Mary Ann, Portrait of Egypt, p.68
  19. ^ Jihad: The Trail of Political Islam by Gilles Kepel,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290-1
  20. ^ Murphy, Caryle Passion for Islam : Shaping the Modern Middle East: the Egyptian Experience, Scribner, 2002, p.82-3
  21. ^ Sageman, p.47
  22. ^ Egypt on the Brink by Tarek Osma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116)
  23. ^ 23.0 23.1 World Report 2010: Rights Trends in Egypt. Human Rights Watch. 2010-01-20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2).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No paradise. The Economist. 2010-07-15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25. ^ EOHR calls for investigating 900 torture cas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Marwa Al-A'sar/Daily News Egypt 22 June 2011
  26. ^ Inside Egypt: The Land of the Pharaohs on the Brink of a Revolution by John R. Bradley, Palgrave MaacMillan, 2008. p.191
  27. ^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0. www.freedomhouse.org.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6). 
  28. ^ Freedom of the Press. Egypt, 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eedomhouse.org
  29. ^ 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Annual Worldwide Press Freedom Index - 2005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9 April 2008.
  30. ^ 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Egypt - Annual report 2006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5 February 2008.
  31. ^ http://www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6 March 2006.. tradingeconomics .com/egypt/gdp-per-capita-ppp Egypt GDP per capita PPP| tradingeconomics.com (a blacklisted site although it seems legit.)
  32. ^ Egypt on the Brink by Tarek Osma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 130–31
  33. ^ Egypt - SOCIAL ORGANIZATION. countrystudies.us.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1). 
  34. ^ The UNDP gives slightly better life expectancy improvement from 56.2 to 73.2 years. International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UNDP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0 May 2013.
  35. ^ The World Bank estimates Egypt's gini coefficient from 1993-98 at 30.8 GINI inde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Bank
  36. ^ The World Bank In Egypt: Overview. World Bank.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2). 
  37. ^ ([//web.archive.org/web/20230319135956/https://www.seattletimes.com/nation-world/reign-of-egypts-mubarak-marked-by-poverty-corruption-despai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38. ^ Suzanne Choney. Egyptian bloggers brave police intimidation. NBC News. 2011-01-27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39. ^ Jane Mayer. The C.I.A.'s Travel Agent. The New Yorker. 30 October 2006 [28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9). 
  40. ^ Kalla Fakta. Striptease brevpapperl Agent. trojkan.se. 2004-05-18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4). 
  41. ^ Jack Shenker. Egyptian elections: independents fight for hearts and minds in 'fixed ballot'. The Guardian (UK). 2010-11-22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6). 
  42. ^ CPI 2010 tabl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2010-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43. ^ Egypt - Population. countrystudies.us.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7). 
  44. ^ 44.0 44.1 Educ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Egypt: A Country Study. Helen Chapin Metz, ed. Washington: GPO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1990.
  45. ^ Kirkpatrick, David D. Egypt Calls In Army as Protesters Rage. New York Times. 2011-01-28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46. ^ Kirkpatrick, David D.; Shadid, Anthony; Cowell, Alan. Mubarak Steps Down, Ceding Power to Military. New York Times. 2011-02-11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1). 
  47. ^ Egypt crisis: President Hosni Mubarak resigns as leader. BBC. 2010-02-11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1). 
  48. ^ Kirkpatrick, David D.; Stack, Liam. Prosecutors Order Mubarak and Sons Held.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3-13 [201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6). 
  49. ^ Mubarak to be tried for murder of protesters. Reuters. 2011-05-24 [201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