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蛇夫座RS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蛇夫座 RS
蛇夫座RS A / B

复发新星蛇夫座RS在2006年2月的爆发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星座 蛇夫座
星官
赤经 17h 50m 13.2s
赤纬 −06° 42′ 28″
视星等(V) 9.6 - 13.5(quiet), < 5(burst)
特性
光谱分类M2III / 白矮星
U−B 色指数?
B−V 色指数?
变星类型复发新星
天体测定
径向速度 (Rv)? km/s
自行 (μ) 赤经:? mas/yr
赤纬:? mas/yr
视差 (π)? ± ? mas
距离1,950—5,200 ly
(
600[1]—1,600[2] pc)
绝对星等 (MV)?
其他命名
HD 162214

蛇夫座RSRS Oph)是在蛇夫座距离地球大约5,000光年的一颗新星,它在宁静阶段的视星等大约12.5等,曾在1898年、1933年、1958年、1967年、1985、2006年爆发,平均亮度达到5等。大约每20年,从红巨星吸积在白矮星的材料就足以在表面产生热核爆炸。白矮星在红巨星扩张的大气层内循着轨道运行,以吸积盘集聚红巨星的大气至白矮星。

新星

[编辑]

下表列出1898年以来的新星爆发纪录

爆发年度 间隔时间(年)
1898年 -
1907年 9
1933年 26
1945年 12
1958年 13
1967年 9
1985年 18
2006年 21
2021年 15

1898年

[编辑]

他在1898年的爆发,事实上未被发现,而是在发生几年之后才被注意到。威廉敏娜·佛来明亨利·德雷珀的纪念相簿中发现一颗光谱类似新星的恒星,并在1904年宣布这是一颗潜在的新星。这个判断在1905年被爱德华·皮克林证实,之后安妮·坎农认定蛇夫座RS可能在1898年达到最大亮度。

1907年

[编辑]

虽然1907年在爆发期间的喷发没有被观测到,但从观测档案中量测的亮度下降表明,蛇夫座RS在1907年初被阳光遮蔽的那段时间,曾经经历了一次喷发[3][4]

1933年

[编辑]

1933年的爆发是在意大利波洛尼亚Eppe Loreta最先发现的。Loreta在观察蛇夫座Y时,注意到在蛇夫座Y西南50弧分有一颗亮星,对这个亮星的光度侦测,得到了蛇夫座RS第二次爆发的纪录。几天之后,Leslie Peltier(P)在对变星做例行的检查时也独立的发现这颗新星。

1945年

[编辑]

由于在峰值亮度期间受到太阳的遮挡,1945年的爆发也是根据喷发后的档案数据推断出来的。因为观察到了喷发的尾声阶段,使这次比1907年更为确定[5]

1958年

[编辑]

1958年的爆发是佛罗里达长木乡Cyrus Fernald发现的,Fernald在1958年7月的月报表中总共有345个观测,并在注记中写道"在这个月中对蛇夫座RS的观测并不好(总计19次),当这颗星变暗淡时颜色的变化是很有趣的,第一晚他的颜色是红中带黄色,然后变成黄中带红色,等等。最后的观测是我看见过最红的恒星。"Fernald认为绯红色颜色是因为有很强的Hα谱线在爆发后的数天接着辐射出来。

1967年

[编辑]

1967年的爆发再度是Cyrus Fernald(FE)首先侦测到的,但是相信他未能在早期的最大光度时观测到。同一天的夜晚,在德国汉堡的Dr. Max Beyer (BY)观测到它的光度是6等。由于有6小时的时差,因此相信Dr. Beyer是第一个提出报告的观测者。

1985年

[编辑]

在1985年1月,加拿大安大略彼德波罗沃伦·莫里森发现蛇夫座RS再度爆发,最大亮度达到5.4等。

AAVSO纪录的蛇夫座RS在2006年爆发时的光度曲线。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光度计的带通

2006年

[编辑]

在2006年2月12日一次新的爆发发生,光度达到4.5等,并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了不同波长的观测[6][7]

2021年

[编辑]

2021年8月8日,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证实了K. Geary关于蛇夫座RS爆发的可见光观测,估计视星等为5.0等[8][9]。第二天,它达到了视觉强度的峰值,约为4.6等。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Izumi Hachisu and Mariko Kato, "A Theoretical Light-Curve Model for the 1985 Outburst of RS Ophiuchi", ApJ 536(2000), p. L93; Online abstract[失效链接]
  2. ^ Mariko Kato, "Theoretical light curve for the recurrent nova RS Ophiuchi - Determination of the white dwarf mass, composition, and distance", ApJ 369(1991), p. 471; Online abstract
  3. ^ Schaefer, B. E. RS Ophiuchi. IAU Circular. August 2004, 8396 [24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4. ^ Schaefer 2010,第312页
  5. ^ Schaefer 2010,第313页
  6. ^ Bode, MF; O'Brien, TJ; Osborne, JP; Page, KL; Senziani, F; Skinner, GK; Starrfield, S; Ness, J-U; Drake, JJ; Schwarz, G; Beardmore, AP; Darnley, MJ; Eyres, SPS; Evans, A; Gehrels, N; Goad, MR; Jean, P; Krautter, J and Novara, G. Swift Observations of the 2006 Outburst of the Recurrent Nova RS Ophiuchi. I. Early X-Ray Emission from the Shocked Ejecta and Red Giant Wind (abstract).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52 (1): 629–635 [2008-09-16]. doi:10.1086/507980.  [永久失效链接]
  7. ^ Monnier, JD; Barry, RK; Traub, WA; Lane, BF; Akeson, RL; Ragland, S; Schuller, PA; Le Coroller, H; Berger, JP; Millan-Gabet, R; Pedretti, E; Schloerb, FP; Koresko, C; Carleton, NP; Lacasse, MG; Kern, P; Malbet, F; Perraut, K; Kuchner, MJ; and Muterspaugh, MW. No Expanding Fireball: Resolving the Recurrent Nova RS Ophiuchi with Infrared Interferometr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06, 647 (2): L127–L130 [2008-09-16]. doi:10.1086/507584.  [永久失效链接]
  8. ^ [vsnet-alert 26131] Outburst of RS Ophiuchi. ooruri.kusastro.kyoto-u.ac.jp.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9. ^ ATel #14834: Fermi-LAT Gamma-ray Detection of the Recurrent Nova RS Oph. ATel.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2). 

延伸读物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新闻报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