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战 (1593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壤之战
万历朝鲜之役的一部分

平壤大捷
日期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六—正月初九
地点
结果 明、朝联军胜利
参战方
日本 朝鲜
大明
指挥官与领导者
小西行长 大明:
李如松
杨元,张世爵
李如柏,李芳春
祖承训,骆尚志
吴惟忠,查大受
朝鲜:(受明军最高统帅李如松统帅)
金景瑞,即金应瑞
李镒
李时言
郑晔
兵力
日本:
15,000
or
10,000
大明:
38,537
朝鲜:

可战之兵3,000
伤亡与损失
日本:
~战死10,000, 其中有1,647人被斩首
or
战死5,000+,其中有1,647人被斩首
大明:
792战死
1,492负伤
朝鲜:
伤亡不详

平壤之战,又称第四次平壤城战斗,1593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朝鲜宣祖二十六年、日本后阳成天皇文禄二年)正月,万历朝鲜之役中,中国明朝朝鲜王朝联军击败日军,收复平壤的的作战。

明朝为了援救自己的藩属国朝鲜,于159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派遣李提督如松率领约4万人的明军,以副摠兵杨元为中协大将,副摠兵李如柏为左协大将,副摠兵张世袭的爵位为右协大将渡过了鸭绿江。

1593年农历正月初五日,明军的先锋来到了顺安县。 平壤城中内小西行长得知后,派了23人的日军小队前去探查明军这里的虚实。 明军设宴搞伏击,日军被斩首15级,但是到了晚上有5个人趁机溜走了,只留下3个人没逃跑成功。 李如松知道有5个人逃跑后,狠狠地惩罚了李宁、雷应坤两人。

初六日拂晓,明、朝联军抵达平壤城下,部署各将领,包围了平壤,竖白旗书说:朝鲜军民,投降者免死。

城内的日军出一千人,据守在北牧丹峯。 又分兵约五千多人,驻守在平壌城的西面,北城一直到普通门一段,其馀驻守在舍球门和城内的日军不详。平壤城内有日军,也有帮助日军的朝鲜伪军,他们的数量可能是15,000,也可能是10,000。

明军派出了一只小队去佯攻牧丹峯,然后退走丢。 日军出来追,明军丢下铁盾几十面,日军去抢夺战利品,日军回过去打他们,日军退回城内。到了这天晚上,有数百名日军,偷偷出来,想要搞偷袭,但被明军发现后,日军也就退回了平壤城内。另外一边的朝鲜军也遭遇了夜袭,直接被日军打散了,不过过了一会,朝鲜军反应过来后,重新集合了起来。

初七日,明军到普通门佯攻,假装撤退。 日军开城门出来追击,被日军击败入城,明军斩杀日军三十多级,追逐到门口回来。

初八日早晨,明、朝联军联军还没有吃饭,就开始攻城。 游击将军吴惟忠,原任副摠兵查大接受进攻牧丹峯中军杨元,右协都督张世爵进攻七星门,左协都督李如柏,参将李芳春攻击普通门,副摠兵祖承训,游击骆尚志,与朝鲜国兵马使李锰,防御使金应瑞等人攻打舍球门。

李如松亲自领一百多骑兵,在城下指挥战斗。 明军不停地放大炮,过了一会儿,西风忽然起来, 火势最先蔓延到了密德土窟。 李如松亲手斩杀胆怯退的人,巡示阵前,然后叫道:“先登上城墙的人,赏赐白银五千两。“骆尚志最从从含球门先登,他拿著长戟,纵身攀上城墙。其馀攻打含球门的军队也紧随进城。李如松和张世爵、杨元等,进攻七星门,日军占据城门楼,很难攻破,明军命令发大炮集中火力攻击大门口。大门被撞击碎,倒在地上被烧毁,七星门的明军乘势而入。明军进入城后追杀日军,还到处放火,烧死了很多日军。小西行长带兵进入了练光亭,李如松命运柴草,四面堆积,想要将其烧毁,但是没有什么用。李如松和诸位将领,进行仰攻。 日军通过放铁炮,造成了很多明军的伤亡,李如松自己所骑的马都被日军放枪打死了。到了下午,李如松退兵回营,停止了攻城。

李如松停止攻城后,派人使对小西行长等人说:“以我们军队的力量,可以用一举消灭你们,但我不忍心杀死所有人的生命,我放你们一条生路,你们快撤”行长等人回答说:“俺等情愿退军,但请不要拦截”。李如松答应了,然后撤下了旁边的朝鲜国国伏兵。当天晚上,小西行长等人,率领剩余的日军,乘冰渡过大同江逃脱。

这一天的战斗明军斩获了日军首级一千二百八十五级,活捉两人,日军焚溺死者不可胜计,夺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救出朝鲜国被掳掠男女一千二百二十五人。

初九日,明军进入了平壤城。但一直到中午才派遣军队去追击小西行长。

驻守在黄海道的凤山的大友义统,听说明军来袭,已经先跑了。柳成龙本来安排了黄海道的朝鲜军去截杀日军,可很多人都没响应,只有黄州判官郑晔,黄海道左防御使李时言去截杀,斩首日军百余级,俘虏一人。

初十日,明军追到了釰水,然后停止追击。

与此同时,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残兵已经逃到了黑田长政驻守的龙泉城,小西行长休息了一会后,选择了离开,前往王京。

十四日,黑田长政接收到王京的退守命令后,选择了撤兵。

十九日,面对明军的靠近,驻守开城的小早川隆景也选择了撤军,率领2万人前往王京。

后来山东都御史周维韩,吏科给事中杨廷兰等上本以为:“李如松平壤战役,所斩的首级,一大半是朝鲜人,烧死和淹死一万多,全部都是朝鲜的人民。”于是明朝政府,派遣布政韩就善,巡按周维翰等人,亲自到平壤来核真伪。朝鲜人这个时候因为李如松碧蹄馆之战后消极应战,所以已经开始队李如松产生怨恨了,但是也知道李如松是被冤枉的,平壤之战的确是杀敌很多的大捷,所以也没为难李如松,为李如松申冤。

参考文献[编辑]

《中国战典 上》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4 第9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