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吃刨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吃刨湯,又稱吃殺豬肉,為流行於四川重慶貴州、以及雲南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的一種民間習俗,主要存在於當地漢族苗族彝族土家族民眾中。吃刨湯的字面意思是吃刨過豬的水,而實際上是嘗鮮,且不送禮。

每年立冬以後的鄉村,餵豬的食物減少,加之春節即將來臨,每家每戶便開始殺年豬。在殺好豬的當天或者第二天中午,主人請親戚朋友吃一頓剛殺的肉。這種活動在年底殺年豬時都要舉行,平時如殺豬則不必。


又稱"刨豬湯",是中國西部等省和重慶地區農村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習俗。

刨豬湯的簡介[編輯]

所謂「刨豬湯」就是農場在快要過年的時候,家裏殺年豬,這個豬主要是自己家餵的,用來自己家裏過年吃的,這樣餵的基本上是糧食,殺豬要請親朋好友,把豬的新鮮肉和內臟等煮一大鍋,配其它菜,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熱情的主人一般還要給來的客人送一刀肉,哪家要吃「刨豬湯」,那天這戶農民家中就會十分熱鬧, 邊吃邊談,既聯絡友情,又互通信息,還籌劃來年發展,頗有意義, 所以這種「吃刨湯」文化,能沿襲至今。

「刨豬湯」很有講究,要求七大碗八大碟,主菜一般都有粉蒸肉、回鍋肉、炒豬肝、酸菜滑肉麵塊和一道地地道道的「刨豬湯」。粉蒸肉用的是最好的胛子肉,四指寬的肥膘,經過長達2個小時蒸製過程,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回鍋肉用最好的三線肉保肋,紅白相見,香糯爽口,主要是肉新鮮,煮的時間要適當長點,炒的時候由於一次下鍋肉多,火旺,出油多,加點蒜苗香味特別濃,吃起來又香又糯,很巴適。炒豬肝要靠級別了,切的時候,厚薄要均勻,芡粉要合適,下鍋的時候油溫不要過高,翻炒要快,火要旺,起鍋要及時。酸菜滑肉麵塊用大塊的瘦肉,加上農村土製的紅苕粉,滑嫩至極,酸菜開胃,面塊筋道,就連麪湯也是融匯了鮮肉、酸菜和麪塊的香味,好喝得不得了。


刨豬湯的做法[編輯]

主料:粉腸、豬肝、血旺、瘦肉

輔料:幹黃花、小木耳、蓮白、蔥花、筒子骨、老母雞

調料:鹽、味精、薑末、胡椒麪

刨豬湯 製作方法: 粉腸洗淨煮粑切成段,豬肝切柳葉片,豬血煮熟,瘦肉切片碼鹽上漿,老母雞,筒子骨吊湯備用,幹黃花發制打節,幹木耳發制洗淨備用。

鍋內下入吊好的鮮湯,放入薑末,熬製2分鐘,下入粉腸、血旺、黃花節、木耳、白菜煮熟,然後下入漿好的肉片、豬肝煮熟起鍋撒上蔥花即可。

特點:味含鮮香,各主料粑軟、細嫩,湯汁乳白,具有濃郁的鄉間風味。

注意事項:豬肝漿好上粉要立即下鍋,否則易吐水掉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