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嘉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嘉祿(1943年4月),滿族北京人,中國清史滿學專家。[1]

生平[編輯]

關嘉祿生於北京。初中和高中在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學(原匯文中學)學習,1961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本科滿文班。該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開辦,全班僅20多名學生。1966年,關嘉祿所在班即將畢業時,突逢「文化大革命」爆發,這些學生被打成「十七年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培養的苗子」,被迫改行。關嘉祿被派往瀋陽,起初勞動鍛煉一年,後在中學任教。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年9月,關嘉祿調入遼寧社會科學院開展清史和滿學研究。[2]

1978年底到1980年代初,關嘉祿在4年時間裏,在遼寧省檔案館整理並翻譯清朝東北地方軍政機關的滿文檔案《黑圖檔》及《三姓檔》。在此基礎上,關嘉祿撰寫了有關盛京內務府皇莊情況及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民族和邊疆問題的學術論文。他和日本學者神田信夫編譯的《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於1984年出版。[2]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關嘉祿同大連市圖書館等單位合作,與王多聞共同主持了國家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七五」重點課題《大連市圖書館藏清代內閣大庫散佚滿漢文檔案的發掘和整理》,整理出版了這批珍貴檔案,其中還發現了有關曹雪芹家世的官方檔案。[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