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二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青島二中鐘樓和廣場,2019年9月
地址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70號
類型公立高中
創辦日期1925年
校訓敬教 樂學 育人 報國
學校網址http://www.qderzhong.net/

座標36°06′45″N 120°28′47″E / 36.11250°N 120.47972°E / 36.11250; 120.47972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簡稱青島第二中學青島二中,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70號的一所高級中學,該校最初為設立於1925年的膠澳商埠公立女子兩級小學校附設初中班,1927年獨立建校,名為膠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學校,1930年改名青島市市立女子中學校,1949年以後改現名,為男女合校制完全中學,1999年初高中分離,遷至現址。

校史[編輯]

1925年10月,膠澳商埠公立女子兩級小學校(今青島江蘇路小學)附設初中班,有學生25名,次年增設一班。1927年8月,女子初中班獨立建校,名為膠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學校,租用觀海二路一民房作為校址(今觀海二路25號)。1928年7月,因原校址不敷使用,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劃撥湖南路一房產(今湖南路31號址)作為校址。該年度該校有學生63人,教職員12人。[1][2][3]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後改名為青島特別市市立女子初級中學校,該年第一屆畢業生9人。1930年秋,遷至萊陽路私立青島中學校址(即今太平路2號青島實驗初中校址),增設高中班,學生達290人,同年改名為青島市市立女子中學。1933年,該校新建教學樓一座(今實驗初中廣雅樓)、大禮堂一座(今實驗初中教工食堂)、教職工宿舍30餘間[4]。1930年代,市立女中校內曾有中共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及左聯組織。這一時期曾在市立女中任教的文藝教育界名人有胡絜青吳伯簫張友松王雲階劉皚風陶鈍[2]

1937年8月,該校因全面抗戰爆發而停課。1938年1月日軍佔領青島後市立女中校舍被佔用,遂於9月16日在朝城路小學複課。1944年8月,日偽當局將市立女中改名市立第一女子中學[5]。1945年8月抗戰結束後恢復市立女中校名,1946年11月經與駐青美軍交涉遷回萊陽路原校舍,當時有學生23個班1427人。[1][2][4]

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位於該校斜對面總兵衙門舊址的私立嶗山中學(原名抗建中學)併入該校,因此改為男女合校制,改名為青島市立第二中學,有高中9個班(全部為女生),初中21個班,全校共有1525名學生,其中女生1250人。1950年秋改名為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4]。1953年、1980年,該校兩次被定為山東省重點中學。1997年,該校位於嶗山區松嶺路70號的新校區開始動工。1999年6月,嶗山區新校區竣工,該校高中部和初中部拆分,高中部遷往新校區,改為寄宿制,校名仍為青島二中,初中部留在原校址,改名為青島育才中學(今青島實驗初中)。此後青島二中只保留高中部三個年級。

現狀[編輯]

青島二中2021年有在校生3000餘名,教職工256人,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二級崗教授2人,正高級、特級教師15人。該校擁有「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德育先進校」、「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6]。該校現今每年考入中國大陸頂尖大學的學生人數均處於青島市第一名,在山東省名列前茅。

校舍[編輯]

青島二中原校舍位於市南區太平路2號,現為青島實驗初中校址。

青島二中現校址鄰近嶗山,佔地264畝,總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單體建築17個,擁有科創中心、體育館、田徑場、藝術樓、學生公寓等場館設施[4][6]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翟廣順. 《半个世纪风雨——1891-1949青岛教育大事记述》.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6-5437-2. 
  2. ^ 2.0 2.1 2.2 魯海 魯勇. 《青岛老校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3-6. 
  3. ^ 趙琪 修、袁榮叟 等撰 (編). 《胶澳志·教育志》. 1928. 
  4. ^ 4.0 4.1 4.2 4.3 发展沿革. 青島二中官網. 2021-01-25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5.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四篇 普通中等教育,第一章 学校.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2023-06-21]. ISBN 7-5011-260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6. ^ 6.0 6.1 学校简介. 青島二中官網. 2021-01-22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