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田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首相吉田茂採用的一項國家發展政策。該政策主張把發展經濟作為國家發展的優先課題,以此重建戰後的日本經濟,同時日美之間的安全聯盟將能夠顧保障日本的安全,因此國家無需在軍事方面過多投入,故吉田主義由此得名。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冷戰期間及之後都體現出吉田主義特色。[1]

歷史背景[編輯]

日本政府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降,但政府的職能尚存。日本於1946年春天舉行了第一次戰後大選,其中日本女性第一次被允許參與選舉。選舉勝出的自由黨預計由黨魁鳩山一郎出任首相,但GHQ於此時下達公職追放令,鳩山遭到放逐。在幣原首相協調下,吉田同意出任自由黨黨首及首相一職。與此同時,國內社會對於明治時期的舊憲法的不滿日增,民眾期待一部全新的憲法。於是,駐日盟軍總司令某部門委派一個小隊草擬了一份新的憲法草案,在幾經修改之後,日本國會於1946年11月正式批准通過該憲法,並於1947年5月正式生效至今。日本新憲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第九條,規定「日本人民永遠放棄通過戰爭訴求國家主權的權利」,且「永不保留」軍事力量。因此,新憲法第九條對於首相吉田茂做出採用「吉田主義」政策的決定起到了很大作用。[2]

核心要素[編輯]

安全層面依賴美國[編輯]

吉田主義和日本當時的外交政策都重視與美國的相互關係。由於日本憲法第九條的規定否定了日本挑起戰爭的權利,所以日本需要依賴駐日美軍來保障其安全。此後幾年內美國屢次要求日本增加軍費卻都被吉田首相以日本的戰後和平憲法為理由拒絕了。事實上,日本依賴美國的不僅僅是在軍事方面,冷戰期間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美國。彼時,對美國出口曾為日本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3][4]

以經濟為重心[編輯]

吉田首相的目標是盡所有可能恢復日本的經濟。因為無需考慮發展軍力,所以日本就把外交政策的重心放在了經濟上。為了使日本重新成為主要的世界強國(這方面日本可能想要重整軍備),吉田首相構想了一個快速恢復經濟的方法。所以,他的政策並非根植於和平主義,而是延續了明治維新以來一直主導日本處理國際關係的方法,即現實主義政策。在吉田的領導下,日本開始重建其落後的工業基礎設施,並優先促進經濟發展不設限制。其中很多觀念對日本的政治和經濟政策產生了持續的影響。[3][5][6]

參見[編輯]

腳註[編輯]

  1. ^ Chansoria, Monika. "Relevance of the Yoshida Doctrine in Current U.S.-Japan Ties." Japan Today. GPlusMedia, 13 May 2014. Web.
  2. ^ Holcombe, C. (2011). A History of East Asia: From 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277-286).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 3.0 3.1 Potter, David M. "Evolution of Japan's Postwar Foreign Policy." Nanzan University, 2008. Web. <http://office.nanzan-u.ac.jp/cie/gaiyo/kiyo/pdf_09/kenkyu_03.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Shigeru, Yoshida and Hiroshi Nara. (2007). Shigeru: Last Meiji Ma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ISBN 978-0-742-53932-7 ISBN 978-0-742-53933-4; OCLC 238440967
  5. ^ McGrew, Anthony and Christopher Book. (1998) Asia-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 London: Routledge. ISBN 978-0-415-17272-1; OCLC 60184921
  6. ^ Shigeru, Yoshida and Hiroshi Nara. (2007). Shigeru: Last Meiji Ma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ISBN 978-0-742-53932-7; OCLC 238440967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