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切爾卡索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古拉·切爾卡索夫
切爾卡索夫在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的形象,1938年
出生1903年7月27日儒略曆7月14日]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
逝世1966年9月14日(1966歲—09—14)(63歲)
蘇聯列寧格勒
國籍 蘇聯
職業男演員
活躍時期1918年–1965年
獎項
列寧勳章 — 1939 列寧勳章 — 1939 勞動紅旗勳章 — 1938 勞動紅旗勳章 — 1963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斯大林獎 — 1941 斯大林獎 — 1946 斯大林獎 — 1950 斯大林獎 — 1951 斯大林獎 — 1951 列寧獎 — 1964
蘇聯人民藝術家 — 1947 蘇俄人民藝術家— 1939 蘇俄功勳藝術家 — 1937

尼古拉·康斯坦丁諾維奇·切爾卡索夫[註 1](俄語:Никола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Черкасов;1903年7月27日—1966年9月14日),蘇聯電影男演員蘇聯人民藝術家

生平[編輯]

1903年生於聖彼得堡。1919年開始在馬林斯基劇院莫斯科大劇院等地擔任默劇演員。192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舞台藝術學院,在少年劇場表演舞台節目。1933年起在普希金話劇院工作[1]

在他四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扮演過工人、農民、士兵、科學家、評論家、皇帝和王子等諸多形象。在《波羅的海代表》中,他深刻地表現出波列沙耶夫的複雜的心情,把學者蒂米利亞澤夫的真實形象再現於銀幕上。在愛森斯坦里程碑性的有聲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他塑造了俄國軍事家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英勇而富有遠見的形象。在影片《天才發明家》中,他出色地表現了俄國發明家亞歷山大·波波夫|波波夫的遠大志向、深刻思想和崇高愛國心[2]

他的演藝備受斯大林的青睞。一生一共獲得五次斯大林獎,一次列寧獎。1947年被授予「蘇聯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1966年因肺氣腫和心臟衰竭在故鄉去世,享年63歲。他被安葬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季赫溫公墓。

主要出演電影[編輯]

年份 電影 飾演 註釋
1936 《波羅的海代表》 波列沙耶夫
1936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 地理學家巴加內爾
1937 《彼得大帝》 阿列克謝王子
1938 《金銀島》 比爾·蓬斯
1938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獲1941年斯大林一等獎
1939 列寧在1918 高爾基
1944 《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
1949 《天才發明家》 亞歷山大·波波夫 獲1951年斯大林二等獎
1949 巴甫洛夫 高爾基
1949 《斯大林格勒戰役》 羅斯福
1950 作曲家莫索爾斯基 斯塔索夫
1957 《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
1963 《一切留給人們》 德羅諾夫院士 獲1964年列寧文藝獎

軼聞[編輯]

由於俄國軍事家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沒有在史書中留下圖像,切爾卡索夫飾演的形象後來被描繪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3]

漢譯本[編輯]

  • 別林. 《契尔卡索夫》. 演員小叢書. 由張廣/李溪橋翻譯 第1版.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58年9月. 
  • 契爾卡索夫. 《一个角色的诞生》. 由姚格之翻譯 第1版.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58年7月. 
  • 契爾卡索夫等. 《创造鲜明的典型性格》. 由江韻輝等翻譯 第1版.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57年3月. 
  • 契爾卡索夫. 《演员的艺术》. 由陸仁/志剛翻譯 第1版. 北京: 中央電影局. 1952年12月. 

註釋[編輯]

  1. ^ 舊譯「契爾卡索夫」。

參考資料[編輯]

  1. ^ 楊海明. 《世界电影百科全书》.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1月: 第556頁. 
  2. ^ 陳戈. 苏联人民演员契尔卡索夫. 人民日報. 1952年12月9日: 第3版. 
  3. ^ Житие благоверного супермена. lenta.ru. 2013-10-21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俄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