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側帶小公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島側帶小公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鯡形目 Clupeiformes
科: 鯷科 Engraulidae
屬: 側帶小公魚屬 Stolephorus
種:
島側帶小公魚 S. insularis
二名法
Stolephorus insularis
異名
  • Stolephorus baweanensis
    Hardenberg, 1933
  • Stolephorus insularis oceanicu
    Hardenberg, 1933

島側帶小公魚,又稱島嶼小公魚,俗名魩仔,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亞目鯷科的一[2][3]

分佈[編輯]

本魚廣泛分佈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北印度洋安達曼海台灣爪哇島香港泰國等海域。

深度[編輯]

水深0至20公尺。

特徵[編輯]

本魚體型側扁,呈白色,腹緣稜鱗以4至5枚居多,偶有6枚者;背鰭有軟條16至17枚;臀鰭有軟條21至23枚。體長可達8公分。

生態[編輯]

本魚常小群在潮間帶群泳,在水面形成小片的魚鱗狀波紋。以濾食浮游生物為食。

經濟利用[編輯]

煮熟曬乾食用,加辣椒炒食是下名菜。

參考文獻[編輯]

  1. ^ Hata, H. 2017. Stolephorus insula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e.T75156272A75156275.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7-3.RLTS.T75156272A75156275.en. Downloaded on 29 January 2019.
  2. ^ 島嶼小公魚 Stolephorus insularis Hardenberg, 1933.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 
  3. ^ 台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