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残心(日语:残心,平假名:ざんしん),是日本武道以及艺术文化中所使用的词汇,日语汉字也可写作残身残芯(发音相同)。字面上直接翻译的意思是残留的警戒心。若更深入的体会则是(武术或艺术的)表演结束后,虽然力气放松或动作已经完成,人依然保持警戒与注意力的状态。再者,(武术或艺术的)表演完成的同时,并非就此结束,而是仍然保有余韵,是与日本的美学相关的一种概念。

概念[编辑]

不会做随便的事、不专注的事或著惧怕的事,反过来说也是一种“美的行为”的持续。

在有对手的场合来说的话,是指不自卑、不惧怕、不骄傲、不自满的态度,或是对拥有对手这件事抱持感谢之意。无论是什么样的对手,都是抱持初次学习以锻炼技术向上或是从对手身上学习,不忘所谓的相互扶助的认知的心态,保持紧张感。尊重对手且为对方着想。

在生活中,忘了随手关门或是东西乱放,又或是专门技艺的学徒忘了收拾东西、怠慢了,会用“没有残心”或“没出现残心”来形容这些状况。

武道中的残心[编辑]

武道中的残心是:决定出招后,心身不犹豫。就算对手好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也有可能是所谓的拟态,一旦大意的话,反而会被利用这个空隙而被反击也是也有可能的。为了提防此类情况而导向完全胜利,就要保有残心。

有一首短歌咏叹这种精神:

在武道中,空手道、弓道、居合道等等,动作结束后的特定的“型”(身体姿势),考虑与对手的距离,选择反击的方法,例如一拍就收刀的动作,也可称为“残心”。同时,在对手反击瞬间的对应准备、更上一层的攻击准备是准备好自己的身体姿势与心理状态。这是比残心更高一级的升华,在一个动作之前、动作中或动作结束后也维持一贯的精神状态的实践。

举例而言,弓道中的残心是射完箭之后,仍然保持身体的姿势,眼睛专注箭矢所击中的地方。[2]剑道中则是保持专注(意识警戒)的姿态,保持随时能够针对对手的攻击或反击做出反应的身体姿态,称之为残心。 没有残心就算是技术正确,也不能够算是有效打击。薙刀术的残心规则与剑道并无差异。在剑道的比赛中,也有过得了“一本”,然后做出胜利手势或夸张的胜利姿势,因而被取消“一本”的情形。[3]

空手道的残心是,以完全感知的状态把握自己周遭的敌人,做好反击准备的意思。柔术的残心是,比出拳的速度更快的收拳。而在柔道中,将对手摔出后,不破坏自己的平衡,做好要“寝技”的准备[4]。在合气道中,对已被自己摔出的对手保持警戒,以预备再次攻击的场合来做好准备的姿态,谓之残心。

在武术中的残心是,不只是身体姿态的准备对应,也是心理姿态的准备,根据不同的流派,有前心通心残心等等说法[5]

艺术中的残心[编辑]

有关茶道中的残心,千利休的短歌作如下描述。

又如井伊直弼的《茶汤一会集[7]所述,客人离开时,开始大声讲话、啪一声地关门、突然转身开始迅速收拾等等行为是不应该的。从客人回去到看不见客人为止,就算那位客人无法看见,仍然目送对方。之后,主人一个人安静地回到茶室泡茶,思虑、回味着与今日相同的见面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个作法是珍重回忆的表现,也就是茶道术语“余情残心”的意思。

日本舞中的残心是,用来区分主舞结束,要表现出尚未结束的感觉。与弓道相同,到最后为止都不松懈,全身至指尖脚尖的神经为止,在进行“终舞”之前都还在跳舞。

相关条目[编辑]

脚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