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 (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后主
Tragedy of the Poet King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李晨风[1]
监制廖烈智
白雪仙
编剧叶绍德
剧本李兆熊[1]
主演任剑辉
白雪仙
梁醒波
陈锦棠
配乐于粦
摄影温贵[1]
剪辑郭强(1968年原装版本)
楚原(1990年及99年版)[1]
关锦鹏(1990年及99年版)
制片商仙凤鸣影业公司
片长105分钟
产地 香港
语言粤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68年1月30日 (1968-01-30)
预算150万元港元

《李后主》(英语:Tragedy of the Poet King)是一套香港七彩阔银幕宫阙钜片,形式为粤语歌唱电影,并非以粤剧形式制作的戏曲片,于1968年1月30日公映(农历正月初一),由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主演。此电影由1964年开始筹备,1967年完成[2],投资额150万元[3],动用逾千演员。[4]创下粤语片最大制作,最长映期和最高收入的纪录。

本片是“仙凤鸣影片公司”的唯一出品[5],也是当时粤语歌唱电影有史以来最大型制作的历史故事。该片于1990年重映[6],纪念任剑辉逝世,并为“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7]筹集资金。本片没有发行任何形式的影像产品。藉55周年,本片4K修复版于2023年7月28及29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重映,白雪仙及徒弟陈宝珠梅雪诗等均有出席重映首日活动。[8]

制作过程[编辑]

这是任、白俩人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

缘起于1964年香港龙岗总会的一次义唱,班主成多娜邀“雏凤鸣剧团”暨任白助阵,任、白为了让雏凤多唱,遂有“李后主之去国归降”的念头。[9]《李后主》在当时是大胆的改革,希望把大型乐电当成粤剧,几乎完全排除了粤剧的唱(念白、梆子、二簧)、做(身段、排场、功架)方式,以对白为主,加上新作的歌曲。[6]

本片拍至“攻城”,要用10个导演“埋口”,包括李晨风吴楚帆楚原等。在清水湾拍“攻城”时要火烧、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场景建筑、城门,全香港的保险公司都不敢接受保单。[9]而有一场“海战”则在澳门九澳进行实景拍摄,[2]因为香港沿岸的海水都是蓝色的,不像长江的混浊。[10]

重映[编辑]

电影于1968年公映,藉55周年,片主廖先生希望能把它重新修复,于是便把拷贝交给意大利的电影修复专家,以现今最新的技术去把“李后主”4K修复。2023年7月28及29日于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两场慈善放映会,为任白慈善基金筹款,关锦鹏担任《李后主》修剪工作,他表示尊敬的楚原导演曾修剪过《李后主》,今次将楚原的版本再去浓缩、修剪及补充一些东西,得到嘉禾电影公司资助,重新配音和混音,白雪仙重新清唱最后一段[11]

故事简介[编辑]

故事以南唐两个经历烽火亡国的人物、最后一位君主李煜小周后,不依史实、改编、虚构的爱情故事。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李煜,平日无心国事,只爱舞文弄墨,度曲填词。后李煜登位成后主,忆及丧妻与同室操戈之憾事,又常忧强邻宋朝的威胁,终日沉郁。国老陈乔望后主能立后图强,后主被陈乔甥女的诚意感动,立其为小周后。大臣徐铉报称后主之弟郑王降宋,宋使李穆亦逼后主早日归降。

其后,宋主施行离间计,令后主误以为大将林仁肇叛变,尽削其兵权。林氏以死明志,南唐顿失名将忠臣,军心不稳。后主生辰之日,宫中上下欢庆,时宋军逼近京城金陵,小周后力劝后主亲征,负隅顽抗。南唐军民苦守金陵数月,终不敌城破。

后主与小周后欲自焚殉国,宋将曹彬及时阻止,后主不忍臣民再受战火摧残,宁亲呈降表入宋。最后,帝后与随行官员在教坊的送别笙歌中黯然上路,去国归降。

李煜与小周后去国归降后,随即被宋太祖分别封为违命候和郑国夫人,并幽禁于小楼。太祖驾崩后,其弟弟宋太宗登基。宋太宗垂涎小周美色已久,欲强幸,小周力拒。太宗无奈,唯有释放小周,但已潜伏杀机。他藉辞李煜于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及“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思念故国之念。于是宋太宗于七月初七,即李煜生辰当天,命令徐铉送牵机毒酒予李煜,小周后阻止不及,而李煜最终喝下毒酒。小周亦喝下壶中余酒,践朋和李煜同生共死之约。最后,二人双双死去。

人物角色[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楚原; 郭静宁; 蓝天云; 香港电影资料馆. 楚原.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6 [2014-01-28]. ISBN 978-962-8050-3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2. ^ 2.0 2.1 黎键. 香港粵劇敘論.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 November 2010: 427– [2014-01-28]. ISBN 978-962-04-304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3. ^ 民國人物小傳.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5 [201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4. ^ 大众電影. 《大众电影》杂志社. 2001 [201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5. ^ 古冈. 廣東戲劇史: 紅伶篇. 利源书报社有限公司. [201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6. ^ 6.0 6.1 百姓半月刊. 1990 [201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7. ^ 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按:任白慈善基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7-04-13.
  8. ^ 95歲白雪仙精神奕奕 致辭中氣十足 張家輝現身撐場 染銀髮襯陳寶珠. 明报. 2023-07-29 [2023-07-29]. 
  9. ^ 9.0 9.1 黎键. 香港粵劇口述史. 三联书店. 1993 [201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10. ^ 迈克. 任劍輝讀本.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5 [2014-01-31]. ISBN 978-962-80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11. ^ 陳寶珠撐任白《李後主》4K修復版 梅雪詩難忘戲中跳祝壽舞. 明报新闻网 - 每日明报 daily news. 2023-06-24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