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朝鮮半島/簡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朝鮮一詞有多重意思。它既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官方和民間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在涉及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專有名詞時,又是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在內整個朝鮮半島的稱呼。

「朝鮮」一詞在典籍中最早出現於《尚書大傳》。(一說是傳說中的檀君朝鮮首都阿斯達(Asadal/아사달)的古韓語中文譯文。在阿爾泰語中「asa」意為「晨曦」(日語目前仍用此詞綴表示晨曦之意);「dal」意為「大地」或「大山」。「Dal」也是高句麗常見的地名。檀君朝鮮因此有「晨曦之國」的說法。)《尚書大傳》記載周武王箕子於朝鮮之地。《史記》中也有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的記載。有謂「朝鮮」即「朝日鮮明」之意,「朝」讀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記》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第五十五「集解」引張晏云:「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也。」索隱云:「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

朝鮮半島在20世紀之前是一個統一的朝鮮民族國家,1894年甲午戰爭以後被日本半殖民地化,直至1945年日本在二戰戰敗才得以復國。但戰後因南北地區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定以北緯38度分界線(三八線)分治,日後南北雙方經歷韓戰的衝突,延續至今成為兩個互相對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