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學洙(1913年3月3日—2002年3月5日),臺灣畫家,美術教育者,中國安徽渦陽縣人,長居臺東臺灣戰後第一代西洋畫家,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早年在中國大陸時以現代主義水彩畫活躍畫壇,來臺後轉為水墨畫和粉彩畫,為臺灣東部代表性現代主義畫家。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丁學洙出生安徽渦陽縣,9歲時開始受美術教育。1932年赴上海就讀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他受當時的校長劉海粟、水彩老師王濟遠及素描老師龔必正等中國學院現代畫派畫家薰陶,學習水彩畫[1]

1937年抗日戰爭松滬會戰爆發,上海成為主要戰場,丁學洙被迫輟學,流亡至大後方,以教書為業。1940年至四川重慶的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借讀,受張肇銘唐一禾等老師指導,學習水墨畫、竹、木雕塑及音樂等美術技藝。[2]

1941年自藝專畢業後,他先受在銅梁女中四川樂山師範任教,此時常至峨眉山寫生並且舉辦畫展。[3]1944年樂山個展受美學家朱光潛題字讚揚。[4]同年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5]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順著長江往東,經銅梁榮昌樂山重慶等地,沿途寫生作畫,至南京後便在南京舉行個展。這段經歷也成為他重要的創作經驗。[3]同年他返回故鄉安徽任教,培養學生有國畫家吳國亭[3]

臺北時期[编辑]

1947年丁學洙來臺任教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並分別於1947、1949及1953年臺北中山堂舉辦個展。1948年當年上海藝專劉海粟校長來台舉辦畫展時,曾當面邀請丁學洙回上海美專任教,但丁學洙婉拒,國民政府遷臺後定居臺灣。1953年第三次於中山堂舉辦畫展,引起台北藝文界注意,有多人到場觀賞,其中劉真于右任馬壽華等人聯名贈予丁學洙畫展祝賀詞。[3]

1953年年底,丁學洙遭人檢舉「思想左傾,在中國參加抗日活動」罪名被判刑,入獄5年。[6]出獄後於勵行中學任教,教過學生有知名運動員紀政。這段時間與畫家劉其偉李德成為至交。由於丁未參加任何畫會團體,兩人成為他離開台北後,與畫壇的主要聯絡者。[3]

1961年丁學洙受王藍邀請,參加中華民國菲律賓大使館內舉辦「中華民國水彩書畫家作品展」,參展畫家有馬白水劉其偉張杰席德進梁中銘李立德、王藍等21位台灣知名水彩畫家。[3]

然而任教期間因勵行中學發生槍擊案,加上妻子病逝,丁學洙身心受影響,於是1968年離開臺北,前往臺東東海國中任教。[3]

臺東時期[编辑]

丁學洙於1968年往臺東東海國中任教,這段期間開始大量創作傳統水墨畫,並在課餘開設畫室,培養出多位東部畫家。[5]1977年第四次於台北中山堂舉辦個展,由畫家劉其偉為其題寫介紹文,總結其前半生創作風格[7]。1980年丁學洙於東海國中退休。

1984年經劉其偉、李德等畫家推薦,丁學洙獲中國民國畫學會金爵獎水彩類獎項。1986年有學生送他一盒粉彩,開啟丁學洙用粉彩在臺東寫生的契機,開始大量創作粉彩風景速寫作品。[3]

1990年參加國立歷史博物館「上海美專師生聯展」,再次見到來台訪問的恩師劉海粟。1992年,丁學洙返回中國安徽探親,見到以前的學生吳國亭。但因水土不服,返臺後休養數月後於臺東縣立文化中心舉辦八十回顧展。[3]

丁學洙自教職退休後僅靠退休金,生活十分窮困,但堅持不賣畫,因為他認為他的每張畫都有自己的精神與感情,並非金錢可買。[8]

1998年其子為丁學洙政治冤獄案申請國賠,臺灣政府於2001年以「戒嚴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補償條例」,補償200萬元。[9]

2001年於國父紀念館舉辦個展。2002年3月於家中去世,享年90歲。[9]

作品風格[编辑]

丁學洙的創作類型主要有水彩畫水墨畫粉彩畫,且深受劉海粟西畫及唐一禾國畫風格影響。[10]早年以水彩畫創作為主,偶有水墨畫創作。晚年因健康因素無法以水彩筆創作,改以水墨畫和粉彩畫創作為主。[3]

水彩畫[编辑]

丁學洙的水彩畫多為自然寫生,他擅長觀察早晨、晚霞與霧中的色彩表現,結合觀看景色的角度與透視法構圖,並運用色彩學創造出景觀的效果。[11] 他的水彩作品多為中國大陸時期的創作,以長江沿岸、巴蜀等地的風景為主,風格色彩以富麗著稱,似野獸派[10]但作品因戰亂大多未帶來臺灣而失佚,國立臺灣美術館有蒐藏部分作品。[12]

水墨畫[编辑]

丁學洙推崇謝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筆」,主張線條符合自然規律便能創造出氣韻生動的感覺。而晚年的水墨作品有多幅僅用線條勾勒,減少墨「點染」的技法。丁學洙也受老師劉海粟影響,在山水畫大量使用色彩取代墨色,並模仿西畫,使用朱色等色彩於水墨題款中,使其融入畫作當中。他擅長運用西畫的構圖創作山水畫,產生俯視景觀的視覺效果,並留白處題上短文,表達自己的情感。[5]

粉彩畫[编辑]

丁學洙受莫內梵谷印象畫派作畫方式影響,粉彩畫主要為走出戶外直接面對陽光下的景物,描繪觀察太陽在不同時間的光影變化。[10]丁學洙的粉彩畫多為臺東風景寫生,由於他晚年活動不便,多與學生到居住地附近的景觀,如臺東市郊的稻田、富岡漁港小野柳杉原灣 等作為寫生題材,加上對故鄉中國大陸生活的記憶創作,可以分為田園系列、海天系列、大陸系列等作品。[1]

他大多以黑色的線條繪畫地上物的物件,產生模糊的虛影效果,對比天空的黃、藍、綠、紫等陽光的色彩,產生「虛中見實」的效果,傳達出個人傷感。[3]

評價[编辑]

  • 朱光潛題評:「水彩小品造境深遠而著筆平正,設色猶有獨到,無時下粗獷浮華之惡習,惟恐亦以此而不能投世俗之好,斯則丁君之所不應介意者也。常謂藝術家之大戒在隨俗浮沉而胸無真宰,非甘寂寞而能冥心孤徑者,不足以深造自得,丁君其亦以為然乎?」[13]
  • 劉海粟題贈〈氣韻生動〉書法,款題:「門人丁學洙所作水彩畫氣韻湊泊,筆無增減,八轉十羅,微妙瑰琦,斯所以獨步一時也。」[11]

展覽[编辑]

個展[编辑]

  • 1944年 個展,中國四川樂山。[9]
  • 1945年 個展,夫子池勵志社,中國四川重慶。[9]
  • 1946年 個展,中國南京。[9]
  • 1947年 個展,臺北中山堂,臺北。[9]
  • 1949年 個展,臺北中山堂,臺北。[9]
  • 1953年 個展,臺北中山堂,臺北。[9]
  • 1977年 個展,臺灣省立博物館,臺北。[9]
  • 1988年 七十六歲回顧展,華視藝術中心,臺北。[2]
  • 1991年 個展,台灣省立台東社會教育館,臺東。[9]
  • 1992年 八十回顧展,台東縣立文化中心,臺東。[9]
  • 1995年 八十畫展,台灣省立美術館,臺中。[9]
  • 1997年 八五回顧展,台東縣立文化中心,臺東。[9]
  • 2001年 個展,國父紀念館,臺北。[9]

聯展[编辑]

  • 1944年 第三屆全國美展。[5]
  • 1961年 「中華民國水彩書畫家作品展」,臺北。[9]
  • 1962年 「第五屆聯合水彩展」,臺北。[9]
  • 1978年 國畫展覽,臺灣省立臺東社會教育館,臺東。[9]
  • 1983年 國畫展,臺灣省立臺東社會教育館,臺東。[9]
  • 1990年 上海美專師生聯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3]

獲獎[编辑]

  • 1985中國畫學會金爵獎(水彩類)。
  • 1998文建會文馨獎銅獎。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林永發. 丁學洙的藝術人生觀. 丁學洙八五回顧展專輯. 臺東: 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年8月. 
  2. ^ 2.0 2.1 丁學洙. 七十六歲回顧展自述. 藝壇. 1988年5月, (24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葉宗河. 丁學洙繪畫創作之研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系所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 
  4. ^ 朱光潛. 題丁學洙畫卷. 中央日報. 1946年4月20日. 
  5. ^ 5.0 5.1 5.2 5.3 林永發; 林勝賢. 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東地區. 臺北: 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 ISBN 957-29048-0-9. 
  6. ^ 張肇烜. 【人心人術】用一輩子畫下台東最溫暖的陽光:丁學洙. 想想論壇. 2016年7月13日 [2023年4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4月23日). 
  7. ^ 劉其偉. 丁學洙的繪畫. 臺中: 台灣省立美術館. 1977. 
  8. ^ 陳政博. 丁學洙生活雖苦不賣畫. 中央日報. 1995年.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林永發. 日出.台東.丁學洙.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9年11月. ISBN 978-986-02-0712-5. 
  10. ^ 10.0 10.1 10.2 孫旗. 丁學洙的藝路坎坷. 台灣日報. 1995年1月9日. 
  11. ^ 11.0 11.1 丁學洙. 丁學洙的藝術. 台東: 丁學洙. 1992年. 
  12. ^ 丁學洙典藏. 國美典藏. [202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30). 
  13. ^ 朱光潛. 題丁學洙畫卷. 中央日報. 194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