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丁学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学洙(1913年3月3日—2002年3月5日),台湾画家,美术教育者,中国安徽涡阳县人,长居台东台湾战后第一代西洋画家,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受难者。早年在中国大陆时以现代主义水彩画活跃画坛,来台后转为水墨画和粉彩画,为台湾东部代表性现代主义画家。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丁学洙出生安徽涡阳县,9岁时开始受美术教育。1932年赴上海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受当时的校长刘海粟、水彩老师王济远及素描老师龚必正等中国学院现代画派画家熏陶,学习水彩画[1]

1937年抗日战争松沪会战爆发,上海成为主要战场,丁学洙被迫辍学,流亡至大后方,以教书为业。1940年至四川重庆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借读,受张肇铭唐一禾等老师指导,学习水墨画、竹、木雕塑及音乐等美术技艺。[2]

1941年自艺专毕业后,他先受在铜梁女中四川乐山师范任教,此时常至峨眉山写生并且举办画展。[3]1944年乐山个展受美学家朱光潜题字赞扬。[4]同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5]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顺着长江往东,经铜梁荣昌乐山重庆等地,沿途写生作画,至南京后便在南京举行个展。这段经历也成为他重要的创作经验。[3]同年他返回故乡安徽任教,培养学生有国画家吴国亭[3]

台北时期[编辑]

1947年丁学洙来台任教台北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并分别于1947、1949及1953年台北中山堂举办个展。1948年当年上海艺专刘海粟校长来台举办画展时,曾当面邀请丁学洙回上海美专任教,但丁学洙婉拒,国民政府迁台后定居台湾。1953年第三次于中山堂举办画展,引起台北艺文界注意,有多人到场观赏,其中刘真于右任马寿华等人联名赠予丁学洙画展祝贺词。[3]

1953年年底,丁学洙遭人检举“思想左倾,在中国参加抗日活动”罪名被判刑,入狱5年。[6]出狱后于励行中学任教,教过学生有知名运动员纪政。这段时间与画家刘其伟李德成为至交。由于丁未参加任何画会团体,两人成为他离开台北后,与画坛的主要联络者。[3]

1961年丁学洙受王蓝邀请,参加中华民国菲律宾大使馆内举办“中华民国水彩书画家作品展”,参展画家有马白水刘其伟张杰席德进梁中铭李立德、王蓝等21位台湾知名水彩画家。[3]

然而任教期间因励行中学发生枪击案,加上妻子病逝,丁学洙身心受影响,于是1968年离开台北,前往台东东海国中任教。[3]

台东时期[编辑]

丁学洙于1968年往台东东海国中任教,这段期间开始大量创作传统水墨画,并在课余开设画室,培养出多位东部画家。[5]1977年第四次于台北中山堂举办个展,由画家刘其伟为其题写介绍文,总结其前半生创作风格[7]。1980年丁学洙于东海国中退休。

1984年经刘其伟、李德等画家推荐,丁学洙获中国民国画学会金爵奖水彩类奖项。1986年有学生送他一盒粉彩,开启丁学洙用粉彩在台东写生的契机,开始大量创作粉彩风景速写作品。[3]

1990年参加国立历史博物馆“上海美专师生联展”,再次见到来台访问的恩师刘海粟。1992年,丁学洙返回中国安徽探亲,见到以前的学生吴国亭。但因水土不服,返台后休养数月后于台东县立文化中心举办八十回顾展。[3]

丁学洙自教职退休后仅靠退休金,生活十分穷困,但坚持不卖画,因为他认为他的每张画都有自己的精神与感情,并非金钱可买。[8]

1998年其子为丁学洙政治冤狱案申请国赔,台湾政府于2001年以“戒严时期不当叛乱及匪谍审判补偿条例”,补偿200万元。[9]

2001年于国父纪念馆举办个展。2002年3月于家中去世,享年90岁。[9]

作品风格[编辑]

丁学洙的创作类型主要有水彩画水墨画粉彩画,且深受刘海粟西画及唐一禾国画风格影响。[10]早年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偶有水墨画创作。晚年因健康因素无法以水彩笔创作,改以水墨画和粉彩画创作为主。[3]

水彩画[编辑]

丁学洙的水彩画多为自然写生,他擅长观察早晨、晚霞与雾中的色彩表现,结合观看景色的角度与透视法构图,并运用色彩学创造出景观的效果。[11] 他的水彩作品多为中国大陆时期的创作,以长江沿岸、巴蜀等地的风景为主,风格色彩以富丽著称,似野兽派[10]但作品因战乱大多未带来台湾而失佚,国立台湾美术馆有搜藏部分作品。[12]

水墨画[编辑]

丁学洙推崇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主张线条符合自然规律便能创造出气韵生动的感觉。而晚年的水墨作品有多幅仅用线条勾勒,减少墨“点染”的技法。丁学洙也受老师刘海粟影响,在山水画大量使用色彩取代墨色,并模仿西画,使用朱色等色彩于水墨题款中,使其融入画作当中。他擅长运用西画的构图创作山水画,产生俯视景观的视觉效果,并留白处题上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5]

粉彩画[编辑]

丁学洙受莫内梵高印象画派作画方式影响,粉彩画主要为走出户外直接面对阳光下的景物,描绘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10]丁学洙的粉彩画多为台东风景写生,由于他晚年活动不便,多与学生到居住地附近的景观,如台东市郊的稻田、富冈渔港小野柳杉原湾 等作为写生题材,加上对故乡中国大陆生活的记忆创作,可以分为田园系列、海天系列、大陆系列等作品。[1]

他大多以黑色的线条绘画地上物的物件,产生模糊的虚影效果,对比天空的黄、蓝、绿、紫等阳光的色彩,产生“虚中见实”的效果,传达出个人伤感。[3]

评价[编辑]

  • 朱光潜题评:“水彩小品造境深远而着笔平正,设色犹有独到,无时下粗犷浮华之恶习,惟恐亦以此而不能投世俗之好,斯则丁君之所不应介意者也。常谓艺术家之大戒在随俗浮沉而胸无真宰,非甘寂寞而能冥心孤径者,不足以深造自得,丁君其亦以为然乎?”[13]
  • 刘海粟题赠〈气韵生动〉书法,款题:“门人丁学洙所作水彩画气韵凑泊,笔无增减,八转十罗,微妙瑰琦,斯所以独步一时也。”[11]

展览[编辑]

个展[编辑]

  • 1944年 个展,中国四川乐山。[9]
  • 1945年 个展,夫子池励志社,中国四川重庆。[9]
  • 1946年 个展,中国南京。[9]
  • 1947年 个展,台北中山堂,台北。[9]
  • 1949年 个展,台北中山堂,台北。[9]
  • 1953年 个展,台北中山堂,台北。[9]
  • 1977年 个展,台湾省立博物馆,台北。[9]
  • 1988年 七十六岁回顾展,华视艺术中心,台北。[2]
  • 1991年 个展,台湾省立台东社会教育馆,台东。[9]
  • 1992年 八十回顾展,台东县立文化中心,台东。[9]
  • 1995年 八十画展,台湾省立美术馆,台中。[9]
  • 1997年 八五回顾展,台东县立文化中心,台东。[9]
  • 2001年 个展,国父纪念馆,台北。[9]

联展[编辑]

  • 1944年 第三届全国美展。[5]
  • 1961年 “中华民国水彩书画家作品展”,台北。[9]
  • 1962年 “第五届联合水彩展”,台北。[9]
  • 1978年 国画展览,台湾省立台东社会教育馆,台东。[9]
  • 1983年 国画展,台湾省立台东社会教育馆,台东。[9]
  • 1990年 上海美专师生联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3]

获奖[编辑]

  • 1985中国画学会金爵奖(水彩类)。
  • 1998文建会文馨奖铜奖。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林永发. 丁學洙的藝術人生觀. 丁學洙八五回顧展專輯. 台东: 台东县立文化中心. 1997年8月. 
  2. ^ 2.0 2.1 丁学洙. 七十六歲回顧展自述. 艺坛. 1988年5月, (24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叶宗河. 丁學洙繪畫創作之研究.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系所造形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9. 
  4. ^ 朱光潜. 題丁學洙畫卷. 中央日报. 1946年4月20日. 
  5. ^ 5.0 5.1 5.2 5.3 林永发; 林胜贤. 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東地區. 台北: 日创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 ISBN 957-29048-0-9. 
  6. ^ 张肇烜. 【人心人術】用一輩子畫下台東最溫暖的陽光:丁學洙. 想想论坛. 2016年7月13日 [2023年4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4月23日). 
  7. ^ 刘其伟. 丁學洙的繪畫. 台中: 台湾省立美术馆. 1977. 
  8. ^ 陈政博. 丁學洙生活雖苦不賣畫. 中央日报. 1995年.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林永发. 日出.台東.丁學洙. 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年11月. ISBN 978-986-02-0712-5. 
  10. ^ 10.0 10.1 10.2 孙旗. 丁學洙的藝路坎坷. 台湾日报. 1995年1月9日. 
  11. ^ 11.0 11.1 丁学洙. 丁學洙的藝術. 台东: 丁学洙. 1992年. 
  12. ^ 丁學洙典藏. 国美典藏. [202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30). 
  13. ^ 朱光潜. 題丁學洙畫卷. 中央日报. 194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