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賽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6月11日) |
MLB季後賽 |
---|
世界大賽(World Series)是美國職棒大聯盟每年10月舉行的總冠軍賽,是美国以及加拿大职业棒球最高等级的赛事。自1903年起,世界大賽每年舉行[a],由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的冠軍進行7戰4勝制的總冠軍賽[b],獲勝的一方獲得世界大賽獎盃。
由于世界大赛基本都在10月举行,因此被许多体育记者称为“秋季经典赛”(Fall Classic)或是“十月经典赛”(October Classic)。世界大赛这个名字常会被误解为是一项洲际赛事,实际只是美国联盟和国家联盟冠军争夺的一项锦标。
紐約洋基隊是贏得最多世界大賽的球隊,他们40次进入世界大赛,并贏得其中的27次冠军。圣路易红雀是赢得世界大赛第二多的球队,他们一共获得11次冠军。
簡介[编辑]
頭兩場比賽在其中一支球隊的主場舉行,接着三場在對方主場舉行。假如要比最後兩場,將回到第一支球隊的主場。2003年之前,美聯冠軍和國聯冠軍每年輪流獲得主場優勢。2003~2016年,贏得明星賽將獲得世界大賽的主場優勢。從2017年起,大聯盟新版勞資協議中也訂出跟世界大賽有關事項,戰績較好的球隊擁有世界大賽的主場優勢。
部份世界大賽的門票收入在1969年以前,一部份被分給世界大賽獲勝者,世界大賽失敗者,不能分配世界大賽的收入,其他季後賽隊伍也沒有資格。後來改成獲得聯盟冠軍的球隊,或者戰績有5成勝率,得享有收入,而如今只有完成所屬分區第二名,但非外卡球隊才能獲得收入。
相傳「世界大賽」的「世界」一詞是來自發起它的報紙紐約世界。棒球研究人員道格·帕帕斯反駁前者主張,證明這種線形發展從慣用語"世界的冠軍大賽"(過去常常指1903年的系列賽)從"世界的大賽"到世界大賽"來的。此外,調查"紐約世界"相關的年代沒有證據顯示紐約世界是發起者。(詳見 Mr. Pappas's web page on the subject)。
棒球聯賽在國際運動隊伍確實發生,特別是在世界大賽和奧運比賽。 每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國總是派出小聯盟球隊的球員。不過在2000年,美國以大聯盟球隊得到金牌,暗示大聯盟球隊可以擊敗任何非美國國家隊。 當然,大聯盟球隊不完全由美國隊組成; 例如,大約10%的美國職棒球員是來自多明尼加共和國。 不是所有在美國職棒的美國人都適合美國隊;少數顯示來自波多黎各,在國際運動比賽有它自己的國家隊。著名古巴國家隊(在2000年被美國隊打敗)已經在一些對抗賽中打敗大聯盟球隊。2004年夏季奧運美國沒有出賽,因為它的小聯盟球隊無法取得參賽資格。 國際棒球聯合會(IBAF)已經取消在奧運期間大聯盟球員不得參賽,以便大聯盟球員能為他們各自的國家隊比賽。棒球很可能被讓奧運移除並讓空間給英式橄欖球。IBAF已經同意縮短奧賽比賽 ,假如大聯盟同意釋放它的球員。根據IBAF主席說,這樣的推動會不讓大聯盟花費大量金錢並且可讓棒球推廣至全世界。
2006年,美國職棒大聯盟和國際棒球總會在3月共同舉辦世界棒球經典賽,共有16個國家參賽,日本隊贏得首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冠軍。
沿革[编辑]
現今的世界大賽(1903年-今)[编辑]
第一次嘗試
經過兩年的惡性競爭和球員挖角後,國聯和美聯決定和平共處,使用相同制度,並由美聯冠軍和國聯冠軍舉行季後賽。
1904年的聯合抵制
1904年由美聯的波士頓朝聖者和紐約巨人表演。巨人隊的老闆John Brush和總教練約翰·麥格勞拒絕與美國聯盟比賽,他們認為朝聖者是小聯盟級的球隊,不配和他們比賽。
1925年,布魯克林的老闆Charles Ebbets說服各隊老闆,世界大賽賽程統一使用2-3-2的制度(前兩場的主場由某一支球隊將擔任,接下來三場的主場由另一支球隊將擔任,後面兩場假如需要的話由最先擔任主場的球隊再度擔任;第一場的主場由兩個聯盟冠隊輪流擔任)。
1919黑襪事件
黑襪事件是芝加哥白襪隊史上永遠揮之不去的污點,也是整個大聯盟歷史上無法被掩蓋的黑幕[來源請求],而彷彿詛咒一般,白襪隊一直等到88年之後的2005年才再度坐擁世界大賽冠軍。
1919年的世界大賽是由代表美國聯盟的芝加哥白襪隊與代表國家聯盟的辛辛那提紅人隊之間所進行的系列戰。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群眾對棒球的熱情與日俱增,加上當年戰績最好的白襪隊,一致被看好能獲得世界大賽冠軍,而為了白襪的超人氣,聯盟決定這一屆的世界大賽將採用九戰五勝制[來源請求]。白襪當年的老闆Charles Comiskey,極為吝嗇,他付給球員薪資的原則是能有多低,就有多低[來源請求],並讓許多一旦達到某項成績,便可獲到獎金的選手,經常在領獎邊緣時枯坐板凳。
長時間受到老闆剝削,許多白襪球員伺機報復,剛好被賭徒逮到機會,在一群具有黑道背景的賭徒以金錢誘惑下,8位白襪球員決定故意輸掉當年世界大賽。這項陰謀是由芝加哥白襪隊一壘手Arnold "Chick" Gandil和一名職業賭徒Joseph "Sport" Sullivan所共謀的。Gandil找了七位隊友,基於貪婪以及對小氣的球團老闆Charles Comiskey的反感,他們一起研究出操控比賽的方法。在世界大賽於10月1日開打之前,賭博界之間就開始流傳比賽可能有問題的謠言,大量下注紅人隊獲勝的賭金也讓紅人隊的賠率很快地下降。
後來,白襪隊第一場先發Eddie Cicotte及第二場先發Lefty Williams打假球故意輸球,先後以1比9及2比4二連敗,第三場在沒有打假球的投手Dickie Kerr先發之下以3比0完封勝,但第四場和第五場打假球的Eddie Cicotte和Lefty" Williams先發,先後以0比2和0比5故意輸球,第六場再度由唯一沒打假球的投手Dickie Kerr先發,以5比4再一次奪勝,Eddie Cicotte在第七戰再先發,然而這次Eddie Cicotte在良心譴責下投出了一勝,以4比1擊敗對手,但在Eddie Cicotte想打好比賽的情況下,其他涉嫌黑襪事件的隊友仍不知悔改,第八戰派出有打假球的Lefty" Williams,再次故意輸球,以5比10讓紅人隊拿走世界大賽冠軍。
這些流言也傳到一些記者的耳朵裡,所以有一些人,包括《芝加哥使者與稽查員報》(Chicago Herald and Examiner)的Hugh Fullerton與前職棒球員現任教練的Christy Mathewson,他們決定一起記錄比較有問題的舉動(投球、打擊與防守)與球員。
這一年的世界大賽之所以會惹得滿天風雨,主要是放水情況過於明顯,Claude Williams三次先發全敗,Eddie Cicotte在第四戰失誤二次,造成紅人攻下二分,而白襪就以0比2敗陣。更甚的是,當年勝投最多的Eddie Cicotte在第一戰第二球就投出「觸身球」,彷彿在昭告世人:「放水就在此役」。當年白襪最後以3W-5L敗陣下來。
翌年,1920年球季,聯邦檢察官及大陪審團開始調查,最終判定參與放水的八名球員均處終身球監,審理的聯邦法官Kenesaw Mountain Landis也被指定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第一任理事長(Commissioner of Baseball)以重建球迷對大聯盟棒球的信心。
其他的世界大賽[编辑]
世界大賽這個名稱也在其他的冠軍賽被使用,例如大學世界大賽、世界少棒大賽、高爾夫球世界大賽、世界撲克大賽、武術世界大賽。板球世界大賽是短暫的但有影響力的板球比賽。此外,2006年也新增射鏢遊戲世界大賽和21點世界大賽。
世界大賽戰績[编辑]
早期的世界大賽(1857年-1901年)[编辑]
國家棒球員協會(業餘→職業)[编辑]
- 1857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58年 紐約同好
- 1859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60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61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62年 布魯克林艾克佛斯
- 1863年 布魯克林艾克佛斯
- 1864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65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66年 布魯克林大西洋
- 1867年 莫里斯艾尼亞協會
- 1868年 紐約同好
- 1869年 布魯克林運動家
- 1870年 芝加哥白長襪
國家協會[编辑]
國家聯盟[编辑]
國家聯盟對美國協會[编辑]
- 1882年 芝加哥白長襪
- 1883年 波士頓食豆人
- 1884年 普維敦斯灰
- 1885年 芝加哥白長襪
- 1886年 聖路易布朗
- 1887年 底特律狼獾
- 1888年 紐約巨人
- 1889年 紐約巨人
- 1890年 布魯克林新郎
- 1891年 波士頓食豆人
- 1892年 波士頓食豆人
- 1893年 波士頓食豆人
- 1894年 紐約巨人
- 1895年 克里夫蘭蜘蛛
- 1896年 巴爾的摩金鶯
- 1897年 巴爾的摩金鶯
- 1898年 波士頓食豆人
- 1899年 布魯克林超霸
- 1900年 布魯克林超霸
現今的世界大賽[编辑]
瑣事[编辑]
2001年世界大賽紐約洋基對決亞利桑那響尾蛇在11月4日的第七戰開幕式,於主唱唱完《天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之後,一架B-2轟炸機由響尾蛇隊主場Bank One球場上方飛越,該年9月11日曾發生恐怖攻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