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卑摩羅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卑摩羅叉IAST: Vimalākṣa ,漢譯「無垢眼」,罽賓國南北朝時範圍為今之喀什米爾)人。由於眼睛帶有青色,在佛法上,以律學為主,尤擅《十誦律》,當時的人便尊稱他為「青眼律師」。[1]春秋七十七歲。

弘法經歷

[编辑]

西晉到南朝宋元嘉年間,中原的譯經家主要都來自罽賓(今喀什米尔),如僧伽提婆佛陀耶舍。至若到過罽賓游學而來到漢地的僧人就更多了,如佛圖澄鳩摩羅什曇無讖等人。罽賓是當時阿毘曇學、說一切有部的中心,律學和禪學也很發達。[2]當地的佛教學風也展現在卑摩羅叉對於律學的嫻熟上。[3]

出家的卑摩羅叉以修苦行為務,在苦行中體會佛教深意,之後在龜茲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一带)弘闡律藏,吸引當時四方的學者爭相前往學習。其中,鳩摩羅什也在此參與了學習律法的行列。[4]卑摩羅叉在龜茲國的弘法事業一直到382年龜茲被前秦呂光滅國而中斷後才前往中原。

卑摩羅叉到中原,一方面是聽到鳩摩羅什已經到了前秦長安,展開譯經弘法的事業;一方面是希望戒律的學習能夠在中原傳播開來。於是在這兩個重要原因的驅使下,長途跋涉後于前秦弘始八年(406年)來到長安。[5]兩人會面,鳩摩羅什以師禮待之;罗什20歲(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就在龟兹王宫受比丘戒中最高级别的具足戒[6],受戒後即曾從羅叉學習《十诵律[7]

卑摩羅叉在鳩摩羅什去世(東晉義熙九年❲413年❳[8])後,棲止於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的石澗寺,許多想要學習佛教戒律的僧人都聚集於此,卑摩羅叉便以羅什所譯的《十誦律》為底,重校该译本,[9]大闡戒律之學。[10][11]由於羅什所譯《十誦律》本為五十八卷,最後一誦謂明受戒法及諸成善法事;羅叉补譯成《善誦毗尼序》(或稱《毗尼誦》)三卷,并译出《十诵律毗尼序》,放在最末,整理為六十一卷,即现行本。[9][12]

卑摩羅叉接著又往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辛寺開講《十誦律》,造成轟動,析求文理的人,其聚如林。明條知禁者,數亦殷矣。律藏大弘,可說是卑摩羅叉的功勞。[13]慧觀律師,把講授內容進行了整理記錄,把戒制輕重條文,書寫成兩卷,送到京師,一時洛陽紙貴。[14]

卑摩羅叉性好閑靜,遠離塵俗,後圓寂於壽春石㵎寺,世壽七十七歲。

弟子

[编辑]

弟子慧猷,江左人。年少出家,駐於江陵辛寺。年幼茹素,個性方直。專精於律戒,後從學於卑摩羅叉,深於《十誦》。陝西律師,都以他為尊。後卒於江陵。著《十誦義疏》八卷。[15]

譯經貢獻

[编辑]
  • 《毘尼誦》三卷
  • 《雜問律事》二卷

注釋

[编辑]
  1. ^ 《釋氏六帖》卷9:「為人青眼,號青眼律師。」
  2. ^ 杜繼文,《佛教史》,頁105。
  3. ^ 《歷代三寶紀》卷7:「罽賓國三藏律師卑摩羅叉」以「三藏律師」稱之,正凸顯了卑摩羅叉在律學上的成就。
  4. ^ 高僧傳》卷2:「先在龜茲弘闡律藏,四方學者競往師之,鳩摩羅什時亦預焉。」《出三藏記集》卷3:「後有罽賓律師卑摩羅叉,來遊長安。羅什先在西域,從其受律。」
  5. ^ 《高僧傳》卷2:「聞什在長安大弘經藏,又欲使毘尼勝品復洽東國,於是杖錫流沙,冒險東入。以偽秦弘始八年,達自關中。」
  6. ^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北京佛文化網,2017年9月19日
  7. ^ 鸠摩罗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百科專業版
  8. ^ 卑摩羅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9. ^ 9.0 9.1 东晋佛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津大悲禅院,2013年6月6日
  10. ^ 《釋氏六帖》卷9:「叉至壽春石澗寺,律徒雲集,講什公所譯《十誦》。」
  11. ^ 《高僧傳》卷2:「及羅什棄世,叉乃出遊關左。逗於壽春,止石澗寺。律眾雲聚,盛闡毘尼。」
  12. ^ 《高僧傳》卷2:「羅什所譯《十誦》,本五十八卷。最後一誦謂明受戒法及諸成善法事。逐其義要,名為善誦。叉後齎往石㵎,開為六十一卷。最後一誦改為毘尼誦,故猶二名存焉。」
  13. ^ 《高僧傳》卷2:「律藏大弘,叉之力也。」
  14. ^ 《高僧傳》卷2:「道場慧觀深括宗旨,記其所制,內禁輕重。撰為二卷。送還京師,僧尼披習,競相傳寫。時聞者諺曰:『卑羅鄙語,慧觀才錄,都人繕寫,紙貴如玉。』」。
  15. ^ 《高僧傳》卷11。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