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战列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9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号版画
历史
俄罗斯帝国
艦名 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艦名出處 叶卡捷琳娜大帝
建造者 尼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船厂英语Mykolayiv Shipyard
動工日 1883年6月26日[a]
下水日 1886年5月20日
服役日 1889年
更名 1912年4月22日,“第3号除籍船”
除籍日 1907年8月14日
结局 1912年作为靶舰击沉
技术数据
艦級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
艦型 炮台舰[1]
排水量 11,396長噸(11,579公噸)
全長 339英尺3英寸(103.4米)
全寬 68英尺11英寸(21.0米)
吃水 28英尺10英寸(8.8米)
動力輸出 9,101匹指示馬力(6,787千瓦特)(海试中)
動力來源
  • 2轴
  • 2台直立复合蒸汽机
  • 14座圆柱形锅炉
速度 15.25(28.24公里每小時;17.55英里每小時)(海试中)
續航距離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时可达2,800海里(5,200公里;3,200英里)

14.5節(26.9公里每小時;16.7英里每小時)航速时可达1,367海里(2,532公里;1,573英里)
乘員 633名军官和水手
武器裝備
装甲
复合装甲英语Compound armour
水线装甲带:8—16英寸(203—406毫米)
装甲堡:12英寸
甲板:2—2.5英寸(51—64毫米)
炮盾英语Gun shield:2—3英寸(51—76毫米)
指挥塔:8—9英寸(203—229毫米)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战列舰(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羅馬化:Ekaterina II直译:叶卡捷琳娜二世)[b]俄罗斯帝国海军于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前无畏舰首舰。该舰以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命名。在俄罗斯帝国海军中,该舰最初被分类为装甲舰,于1892年更改分类为舰队装甲舰。作为19世纪末黑海舰队重建的标志,该舰是首批针对黑海艦隊建造的铁甲舰中的第一艘。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1888年入役黑海舰队。1905年6月前无畏舰“波将金”号上的舰员发生哗变时,尽管舰员同情革命,但该舰因动力系统异常而未能加入哗变。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该舰被划归预备役并于1907年被除籍。1912年4月22日,该舰被重新指定为“第3号除籍船”,之后被黑海舰队作为鱼雷靶舰击沉。

设计和描述[编辑]

根据《布拉西海军年鉴英语Brassey's Naval Annual》(1896年版)中描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右侧侧面图和甲板平面图。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水线长331英尺8.5英寸(101.1米),全长339英尺3英寸(103.40米),舷宽68英尺11英寸(21.0米),实际吃水深27英尺11英寸(8.5米),比设计方案多了24英寸(610毫米)。该舰满载排水量为11,050長噸(11,230公噸),比设计排水量10,181長噸(10,344公噸)超了近900長噸(910公噸)。建成时是黑海建造的最大军舰[3][4]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装有两台由波罗的海船厂制造的三缸立式复合蒸汽机,由同厂建造的14座圆柱形锅炉为发动机提供蒸汽。这些发动机的总设计输出功率为9,000匹指示馬力(6,700千瓦特),但在海试中产生的功率可达到9,101匹指示馬力(6,787千瓦特),而最高速度达到了15.25節(28.24公里每小時;17.55英里每小時)。该舰满载时可载900長噸(910公噸)燃煤,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时,其航程达到2,800海里(5,200公里;3,200英里),而当速度为14.5節(26.9公里每小時;16.7英里每小時)时,航程可达1,367海里(2,532公里;1,573英里)。[5]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与姊妹舰的主要区别在于其12英寸(305毫米)炮架。该舰的火炮使用了体积庞大、由液压驱动的蒙克里夫隐显炮英语Disappearing gun[6]。这款炮的射击速率为每轮射击间隔5分10秒。两个前向的炮座可以沿舰首方向轴线向内侧偏转30°,在舷侧方向向后偏转35°,总计155°的射击跨角。每门炮备弹60发。这几门主炮安装位置非常低(仅高于主甲板4英尺6英寸(1.4米)),在向舰首或者舰尾发炮时会对甲板造成大量破坏。7门6英寸(152毫米)奥布霍夫1877型35倍径火炮安装在船体炮眼的舷侧枢轴支架上,只有一门火炮安装在舰体的尾部。8门47毫米(1.9英寸)五管转轮霍奇基斯机炮英语Hotchkiss gun被安装在从船体伸出的小型浮筒中,最后面的两门则安装在舰体炮眼内,以保护舰只免遭鱼雷艇的攻击。4门37毫米(1.5英寸)五管转轮霍奇基斯机炮安装在战斗桅楼英语Top (sailing ship)内。该舰还装备7具水上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每侧前方各装有一门发射管,能够对准前方的目标,另外两具发射管安装在中央装甲堡的两舷前后,第7具在舰尾。[7]

建造和服役[编辑]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以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名字命名。由于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海军陷入了一段时期的低谷,因此本级四舰的兴建标志着黑海舰队的重建[4]。该舰也是同舰级中唯一由尼古拉耶夫海军部造船厂建造的舰只[6]。该舰于1883年6月26日安放龙骨,1886年5月20日下水,1889年完工[8]。188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之后被拖到塞瓦斯托波尔进行舾装,并配属至黑海舰队[9]。本舰建成时被分类为装甲舰(броненосец),1892年俄国海军将装甲舰分为岸防装甲舰和舰队装甲舰(эскадренный броненосец)两类,本舰依排水量被分为舰队装甲舰[10][11]。1897年,俄海军总参谋部提议为该舰更换威力更大的12英寸40倍径火炮,并用克虏伯装甲英语Krupp armour取代其装甲堡所使用的复合装甲,但事实证明这一提议过于昂贵[12]。1898年中至1902年间,该舰的动力系统得到了升级[12]。原有的舰载锅炉被更换为18台贝尔维尔水管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引擎被也改成了三胀式蒸汽机[12]。在改装完成后于1902年11月8日进行的试航中,该舰被测得输出功率9,978匹指示馬力(7,441千瓦特),航速达到15節(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12]

1905年6月,战列舰“波将金”号上的舰员发生哗变。虽然“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上的舰员被认为同情革命运动,但该舰因动力系统异常而最终未能加入哗变[2][13]。此后该舰被移交给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当局,并于1907年8月14日被除籍并凿沉在塞瓦斯托波尔作为防波堤[2][14]。1912年4月22日,该舰被重新定名为第3号除籍船Исключенное судно № 3之后被作为靶舰以鱼雷彻底击沉[2][14]。该舰的残骸于1914年被打捞出来并在尼古拉耶夫拆解出售[15]

脚注[编辑]

注释[编辑]

  1. ^ 本条目中使用的所有日期均为新历
  2.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

出处[编辑]

  1. ^ Gardiner (1979),第178頁.
  2. ^ 2.0 2.1 2.2 2.3 张恩东 (2018),第182頁.
  3. ^ McLaughlin (2003),第21頁.
  4. ^ 4.0 4.1 杨冯生 (2021),第98頁.
  5. ^ McLaughlin (2003),第21, 29–30頁.
  6. ^ 6.0 6.1 Watts (1990),第33頁.
  7. ^ McLaughlin (2003),第26–28頁.
  8. ^ McLaughlin (2003),第21, 30頁.
  9. ^ McLaughlin (2003),第30頁.
  10. ^ 唐志拔 (2008),第79頁.
  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 (1983),第140頁.
  12. ^ 12.0 12.1 12.2 12.3 McLaughlin (2003),第155, 157頁.
  13. ^ Bascomb (2007),第154頁.
  14. ^ 14.0 14.1 McLaughlin (2003),第31頁.
  15. ^ Taras (2000),第19頁.

参考书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