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攻占提康德羅加堡

坐标43°50′29″N 73°23′17″W / 43.84139°N 73.38806°W / 43.84139; -73.3880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1875年畫家想像的攻佔提康德羅加堡情境。
日期1775年5月10日至19日
地点43°50′29″N 73°23′17″W / 43.84139°N 73.38806°W / 43.84139; -73.38806
结果 英軍投降
参战方

 佛蒙特共和国


康涅狄格殖民地民兵
麻薩諸塞灣自治政府英语Massachusetts Provincial Congress民兵
英国 英國
第26步兵軍團英语26th Regiment of Foot
指挥官与领导者
綠山兄弟:伊頓·阿倫
其他民兵:阿諾德上校
提康德羅加堡:威廉·德拉普拉斯(William Delaplace)上尉
兵力
提康德羅加堡:83人
皇冠岬堡英语Fort Crown Point:50人
聖讓堡英语Fort Saint-Jean (Quebec):35人
提康德羅加堡:48人
皇冠岬堡英语Fort Crown Point:9人
聖讓堡英语Fort Saint-Jean (Quebec):21人
伤亡与损失
1人在提康德羅加堡受傷
1人在聖讓堡外被俘
全數被俘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英語:Capture of Fort Ticonderoga)是美國獨立戰爭早期的一場軍事衝突。1775年5月10日,反叛英國綠山兄弟英语Green Mountain Boys,以及阿諾德號召的新英格蘭民兵,突襲尚普蘭湖南部、哈德遜河河畔的英軍要塞,並以極少兵力攻佔提康德羅加堡皇冠岬堡英语Fort Crown Point聖讓堡英语Fort Saint-Jean (Quebec),俘虜全部駐守英軍,以及多門重型火炮。這些火炮後來透過大炮遠運送抵波士頓的大陸軍陣地,最終迫使英軍撤出波士頓。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對美國獨立戰爭有重要戰略影響。在此以前,駐守加拿大的英軍可以沿哈德遜河南下,穿過整個紐約州,由北面夾擊正在包圍波士頓的民兵。提康德羅加堡失守後,英軍南下路線開始受阻。到1776年,當華盛頓指揮的大陸軍紐約州遭受重創時,提康德羅加堡又阻礙了加拿大英軍南下夾攻,為大陸軍提供喘息空間。雙方在哈德遜河區域的衝突,最終在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達致頂峰。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亦是大陸軍遠征加拿大的前奏。早在英國國會頒布《強制法案》後,新英格蘭殖民地便試圖拉攏加拿大人協助,甚至邀請其參與第一次大陸會議英语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但未有獲得響應。新英格蘭殖民地與英國爆發戰爭後,大陸議會希望阻止英軍從加拿大南下,終於決定入侵加拿大。

背景:七年戰爭後的政治紛爭

[编辑]

提康德羅加堡原名鐘琴堡(Fort Carillon),是法國七年戰爭期間建造的堡壘。英國與法軍曾在1758年於該處爆發激戰,以法軍勝利告終。後來法軍回防魁北克市,使英軍有機可乘,並在1759年發動提康德羅加堡戰役將其攻佔。七年戰爭結束後,提康德羅加堡因遠離兩國前線,而失去戰略價值,並日久失修。到1774年,提康德羅加堡只有第26步兵軍團英语26th Regiment of Foot的數十名老弱殘兵駐守。

七年戰爭同時將加拿大的政治勢力重新洗牌。戰後英國透過1763年巴黎條約,獲取大片新法蘭西殖民地。英皇喬治三世接著頒布《1763年皇家宣言》,將新法蘭西殖民地分割成數個區域管治,並且為殖民地及北美原住民進行劃界,限制土地收購,以減少雙方衝突。然而宣言卻將部分法裔加拿大人的居住地劃為印第安保留地,造成政治、經濟、司法等等方面的不便,當中特別以俄亥俄谷地五大湖地區情況最為嚴重。另外,法裔居民雖然在新成立的英屬魁北克省中所佔人數最多,但因信奉羅馬天主教之故,在奉基督新教聖公會為宗的英國政府下不能獲任官職,故此亦失去政治代表權。除了天主教教會的權力未獲殖民政府承認之外,法國在新法蘭西實行的領主制度英语Seigneurial system of New France亦未獲認可,且法裔居民更要改適英國的民事法律,造成更多不滿。在法裔居民及兩任英國魁北克省總督英语Governor of Quebec爭取下,英國國會在1774年通過《魁北克法令》,將魁北克省的邊界重新擴展至俄亥俄河及五大湖地區、承認天主教教會權利、確立法國民事法地位、擴大議會席位、並任免法裔人士出任公職及軍職。[1]

但《魁北克法令》的通過,卻引起北美殖民地的英裔人士強烈反彈。早在七年戰爭於歐洲爆發之前,英裔殖民者便欲拓展俄亥俄谷地,而與法國守軍屢起爭端,其中華盛頓更因此引發了法國-印第安人戰爭。戰後法國及與其同盟的原住民勢力雖然受到重創,但1763年宣言卻限制了英裔殖民者越過阿帕拉契山脈向西擴張,已經引發不滿。對殖民者而言,他們以血與汗從法國手上奪去俄亥俄谷地,而魁北克法令卻將俄亥俄拱手送回法國人手上;清教徒也對天主教教會地位的恢復甚為不滿。[2]

更有甚者,《魁北克法令》竟然在國會同一會議時段,與懲罰麻薩諸塞灣省的四道法案作投票表決。事緣英國國會為填補七年戰爭軍費赤字,而向北美殖民地加徵重稅,令政治危機日趨嚴重,最終引發1773年底的波士頓茶葉事件。為嚴懲叛逆的波士頓自由之子,1774年國會制訂了《波士頓港口法令》、《麻薩諸塞政府法令》、《司法法令》及《駐軍法令》,進一步削弱波士頓及麻薩諸塞的政治及經濟權利。結果北美殖民者將五道法案一概視為英國施加於自己的懲罰,斥之為《不可容忍法案》。事件促使北美殖民地走向合眾,並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英语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以向國會爭取權益。

1774年10月,第一次大陸會議向加拿大發布了第一封《敬告加拿大人民書英语Letters to the inhabitants of Canada》,號召加拿大人加入殖民者的抗爭行列,但只有部分英裔加拿大人響應。大部分加拿大英商都無意參與杯葛英國貨行動,以免遭法國商人有機可乘;法裔加拿大人則普遍贊同《魁北克法令》。在傳信過程之間,麻薩諸塞灣的信差多次途經哈德遜河流域,並發現該處的英軍防備薄弱。[3]

1775年4月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爆發,麻薩諸塞的反叛民兵開始包圍波士頓。提康德羅加堡位處波士頓及加拿大蒙特利爾中間,其戰略價值又再引起注意。[4]北美英軍總司令托馬士·蓋奇即時向魁北克省總督蓋伊·卡爾頓下達增援命令,但信件到達前提康德羅加堡已告失陷。[5]

部署

[编辑]
提康德羅加堡及附近區域地圖。阿諾德及阿倫的民兵,於5月10日先攻佔尚普蘭湖南端的提康德羅加堡,再在次日攻佔湖泊中部的皇冠岬堡。18日阿諾德的民兵洗劫了黎塞留河畔的聖讓恩堡,與蒙特利爾已非常接近。

列星頓之戰後不久,曾為大陸會議向加拿大傳訊的皮茨菲的約翰·布朗英语John Brown of Pittsfield已向塞繆爾·亞當斯寫信,稱要盡快攻打防禦薄弱的提康德羅加堡,並建議向佛蒙特山地的綠山兄弟英语Green Mountain Boys招手。綠山兄弟是以伊頓·阿倫為首的武裝幫派,他們以阿倫家族為核心,多年來以武力行走綠山山脈,以阻止東面的新罕布夏州與西面的紐約州吞併其土地。由於提康德羅加堡就在佛蒙特山地以西中間,阿倫亦欲佔而據之,以獲取更大自主權力。[6]

但與此同時,另一位時常來往哈德遜河的民兵領袖班內迪·阿諾德,亦請纓攻打提康德羅加堡。列星頓之戰後,阿諾德向康涅狄格通訊委員會提供哈德遜河的情報,並獲得資金贊助籌募民兵。5月阿諾德又向麻薩諸塞的安全委員會請纓,並獲任命為上校,命其招募400人出陣攻擊。[7]

麻薩諸塞自治政府最先派何人出征,已經難以考究。阿倫的綠山兄弟較早出陣,但阿諾德的民兵卻及時趕上會合。阿諾德認為自己是議會任命的上校,要求綠山兄弟聽命,而與阿倫齬齟不斷。阿諾德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後,即撰寫回憶錄猛烈抨擊阿倫,而阿倫則在回憶錄中對阿諾德隻字不提,將行動功績全部歸於自己名下。[8]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5月10日

[编辑]

5月9日深夜,殖民地的民兵預備橫過哈德遜河,但渡船要到10日凌晨才告抵達,而且每次只能運載八十多人。當阿倫及阿諾德率先渡河後,已經接近日出。兩人決定不等待全數軍隊,即時發動進攻,以免失去偷襲之效。[9]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幾乎沒有遭到抵抗。駐守的老弱英軍當時正在睡覺,只有一名士兵站崗。當他看到民兵迫近時,手上的火槍又告失靈,在寡不敵眾下棄崗而逃。結果83名民兵一湧至上,俘虜整座堡壘英軍。[10]英軍軍官威廉·德拉普拉斯(William Delaplace)上尉向阿倫投降。民兵只有一人遭英軍刺刀輕傷。

日出後民兵陸續抵達。阿諾德忙於派人搬運堡壘內的火炮,但綠山兄弟的民兵卻肆意掠奪堡壘的酒窖及其他物資,完全無視阿諾德的命令。這使阿諾德與阿倫的衝突持續不斷。[11]稍後兩人各自帶領先頭部隊,進攻哈德遜河的皇冠岬堡英语Fort Crown Point

攻佔皇冠岬堡及劫掠聖讓堡:5月11日至19日

[编辑]

有關攻佔皇冠岬堡的資訊並不完整。大部分資料均紀錄民兵在5月10日攻佔皇冠岬堡,然而根據阿倫的手下西斯·華納英语Seth Warner上尉的信件,民兵在10日的進攻計劃似乎遭受挫折,要到11日才告成功。皇冠岬堡的守軍只有九人。[12]

攻佔皇冠岬堡後,阿諾德的民兵又徵用了一艘雙桅縱帆船及數艘小艇,並將帆船命名為自由號英语USS Liberty (1775)[13]阿諾德從俘虜口中,得悉英軍在尚普蘭湖北面的聖讓堡英语Fort Saint-Jean (Quebec),尚有一艘排水量70噸的小型風帆戰船喬治號英语USS Enterprise (1775)。在未知英軍動向的情況下,阿諾德在14日帶同50人乘船北上,計劃突襲聖讓恩堡,並俘虜該艘風帆戰船。而阿倫的民兵雖然緊隨其後,卻只能以人力划艇,結果被阿諾德遠遠拋離。[14]

5月17日,阿諾德抵達尚普蘭湖北部,並派哨兵偵察。稍後哨兵回報,指英軍已經知道提康德羅加堡失陷,正派兵前來增援。故此阿諾德立即決定進攻。當日半夜,阿諾德帶同35人夜襲聖讓恩堡,俘虜該處21名守兵以及喬治號,又將火炮及其他重要補給裝上船隻,並鑿沉所有無法帶有的艦艇。阿諾德同時將喬治號更名為企業號,成為日後美國海軍追溯的第一艘企業號軍艦。[15]

但阿諾德的突襲,卻被一名英國退役軍官摩西·哈森英语Moses Hazen發現。哈森在七年戰爭曾為羅傑的遊騎兵英语Roger's Ranger的成員,退役後在蒙特利爾外投資土地田產。哈森目擊阿諾德帶兵北上,旋即快馬趕往蒙特利爾報告,再轉往首府魁北克市向卡爾頓通報,最終在20日抵達。[16]此時阿諾德早已帶兵返航提康德羅加堡。至於急欲爭功的阿倫,在19日抵達聖讓恩堡,本來打算佔而據之,但得悉英軍正有百餘人前來增援,便慌忙撤退。結果撤退時有三人未能趕上而被丟下,當中一人被英軍俘虜。21日阿倫的綠山兄弟亦返抵提康德羅加堡。[17]

後續影響

[编辑]

提康德羅加堡失陷後,卡爾頓旋即為黎塞留河聖勞倫斯河一帶佈防。[18]第二次大陸會議英语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事後向加拿大發布另一封《敬告加拿大人民書》,但迴響仍然不大。大陸議會最終決定派軍攻打加拿大。至於提康德羅加堡等地的火炮,則在1775年12月由亨利·諾克斯運往波士頓戰場並架設於多徹斯特高地,迫使英軍撤出波士頓。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的軍事行動規模細小,卻有重要戰略影響。對英國一方而言,提康德羅加堡的失陷,使加拿大與十三州之間的軍事通訊遭到干擾。身處波士頓的北美英軍總司令蓋奇,逐漸難以向北面的加拿大下達命令。[19]英軍的指令部最終要因此一分為二。然而雙方在後來的獨立戰爭卻欠缺協調,致使約翰·伯戈因的加拿大軍隊孤軍深入,最終在薩拉托加戰役被迫全軍投降,成為美國於獨立戰爭取勝的重要關鍵。

至於對叛逆民兵而言,提康德羅加堡及皇冠岬堡提供了入侵加拿大的起步點,同時擔當日後紐約、新澤西及費城戰事的重要屏藩。1775年9月,阿諾德的部隊由皇冠岬堡出發,進侵加拿大蒙特利爾及魁北克市。及後遠征加拿大雖告失敗,而阿諾德更節節敗退,卻又成功拖延英軍。當華盛頓在1776年冬天於紐約州慘敗之時,卡爾頓的加拿大軍亦迫近提康德羅加堡,最後因天氣嚴寒而放棄進攻。結果華盛頓得以稍作喘息,再橫過特拉華河攻打新澤西州,避免全軍瓦解之虞。提康德羅加堡要到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才遭英軍攻陷。不過伯戈因投降後,提康德羅加堡又回到革命民兵手上。

相關條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Stanley 1977,第1-5頁
  2. ^ Stanley 1977,第12-17頁
  3. ^ Stanley 1977,第18-20頁
  4. ^ Stanley 1977,第19-20頁
  5. ^ Lanctot 1967,第49頁
  6. ^ Stanley 1977,第21頁
  7. ^ Stanley 1977,第22頁
  8. ^ Randall 1990,第98-99頁
  9. ^ Jellison 1969,第114-115頁
  10. ^ Randall 1990,第95-96頁
  11. ^ Randall 1990,第97頁
  12. ^ Chipman 1848,第141頁
  13. ^ Smith 1907,第155頁
  14. ^ Randall 1990,第101-103頁
  15. ^ Smith 1907,第157頁
  16. ^ Lanctot 1967,第44, 50頁
  17. ^ Lanctot 1967,第44頁,Randall 1990,第105-106頁,Jellison 1969,第131頁
  18. ^ Lanctot 1967,第45-53頁
  19. ^ Mackesy 1993,第40頁

參考資料

[编辑]
  • Bellesiles, Michael A, Revolutionary Outlaws: Ethan Allen and the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on the Early American Frontier,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95, ISBN 978-0-8139-1603-3 (英语) 
  • Chipman, Daniel, Memoir of Colonel Seth Warner, Middlebury, VT: L. W. Clark, 1848 (英语) 
  • Jellison, Charles A., Ethan Allen: Frontier Rebel, Syracuse, NY: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69, ISBN 0815621418 (英语) 
  • Lanctot, Gustave, Canada &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74-1783, London: George G. Harrap & Co., 1967 (英语) 
  • Mackesy, Piers, The War for America: 1775–1783,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3 (英语) 
  • Randall, Willard Sterne, Benedict Arnold: Patriot and Traitor, New York: Morrow, 1990, ISBN 1557100349 (英语) 
  • Smith, Justin Harvey, Our Struggle for the Fourteenth Colony: Canada,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Volume 1,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7 (英语) 
  • Stanley, George F. G., Canada invaded, 1775-1776, Toronto: Samuel Stevens Hakkert, 1977, ISBN 088866537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