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姆昌德
外观
普列姆昌德 | |
---|---|
出生 | 滕伯德·拉伊 1880年7月31日 英属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 |
逝世 | 1936年10月8日 英属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 | (56歲)
職業 | 小说家 |
語言 | 乌尔都语、印地语 |
國籍 | 英属印度 |
民族 | 印度人 |
母校 | 阿拉哈巴德师范学院 |
體裁 | 小说 |
代表作 | 《妮摩拉》 |
普列姆昌德(天城文:प्रेमचंद,烏爾都文:پریمچں,拉丁化:Munshi Premchand。天城文原名:धनपत राय श्रीवस्तव,拉丁化:Dhanpat Rai Srivastava,1880年7月31日—1936年10月8日)英属印度小说家,英属印度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印地语小说之王”。普列姆昌德和中华民国小说家、杂文家鲁迅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普列姆昌德是現代印度、烏爾都文學的巨匠之一。普列姆昌德是筆名。
生平
[编辑]1880年,普列姆昌德出生在英属印度。[1] 5岁时,普列姆昌德开始在学堂读书,学波斯语和乌尔都语,曾当过家庭教师。[1] 8岁时,普列姆昌德的母亲去世。[1] 17岁时,普列姆昌德和一名女子结婚,但是两人没有感情。不久之后,父亲去世。[1] 19岁时,普列姆昌德进入公立学校“阿拉哈巴德师范学院”读书。[1]
1905年,普列姆昌德的妻子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他就和一个寡妇结了婚,两人感情很好。[1]
1920年,英属印度爆发了民族独立斗争运动,面对甘地领导的波涛汹涌的群众运动,普列姆昌德看清时势,迅速辞去在英国殖民政府的公职,表示自己不和英国人合作,之后在私立学校当教师。[1]
1934年,普列姆昌德为了解决《天鹅》和《觉醒》杂志的经济困难问题,到孟买的一家电影制片厂工作。[1]
1936年4月,普列姆昌德主持了英属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第一次大会。[1]
作品
[编辑]- 《服务院》 (中文(简体)).
- 《博爱新村》 (中文(简体)).
- 《舞台》 (中文(简体)).
- 《圣洁的土地》 (中文(简体)).
- 《戈丹》 (中文(简体)).
风格
[编辑]普列姆昌德在其杂志《天鹅》和《觉醒》中刊布文章支持中华民国抗击大日本帝国的侵略,同时他预言了未来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大陆政权。
其作品主要是现实主义风格。早期用乌尔都语写作,倾向于社会改良主义,自《戈丹》之后,开始支持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