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根草科
木根草科 |
||||||||||
---|---|---|---|---|---|---|---|---|---|---|
科學分類 | ||||||||||
|
||||||||||
属 | ||||||||||
木根草科又名异雄蕊科或大洋异卉草科,共有3属27种,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草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花瓣5裂,合瓣,花筒长,雄蕊长,隐藏在花筒中;果实为蒴果或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卫矛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将其直接放到I类真蔷薇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其合并到卫矛科中。
|
||||||||||
---|---|---|---|---|---|---|---|---|---|---|
科學分類 | ||||||||||
|
||||||||||
属 | ||||||||||
木根草科又名异雄蕊科或大洋异卉草科,共有3属27种,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草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花瓣5裂,合瓣,花筒长,雄蕊长,隐藏在花筒中;果实为蒴果或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卫矛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将其直接放到I类真蔷薇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其合并到卫矛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