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桑寄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桑上寄生
桑寄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檀香目 Santalales
科: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属: 钝果寄生属 Taxillus
种:
桑寄生 T. chinensis
二名法
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
異名
  • Loranthus chinensis DC.
  • Taxillus estipitatus (Stapf) Danser
  • Loranthus estipitatus Stapf
  • Scurrula chinensis (DC.) G. Don

桑寄生學名Taxillus chinensis),別稱廣寄生老式寄生桑上寄生梧州寄生茶苦楝寄生桃樹寄生松寄生寓木宛童寄屑姬生[1][2][3][4],為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1]常綠寄生小灌木植物。桑寄生的種子因鳥進食後不易消化而排泄於樹上得以傳播[2]

分佈

[编辑]

分佈於中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菲律賓印尼加里曼丹等地。中國國內分佈於 廣東香港廣西福建雲南浙江等省份,模式標本採自於 廣東廣州市。多生長於海拔20-400米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之中,寄生於70多種植物之上,如:桑樹榕樹桃樹李樹楊桃龍眼荔枝油桐油茶木棉橡膠樹馬尾松水松等植物之上[5][6][7][8]

性味功效

[编辑]

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

具補、祛風濕、強筋骨、安胎等功效。

形態特徵

[编辑]

桑寄生是一種常綠寄生小灌木植物,高約0.5-1枝圓柱形;嫩枝及葉密披鏽色星狀絨毛,有時具疏生疊生星狀毛,稍後絨毛呈粉狀脫落,枝葉變無毛;小枝灰褐色,具小皮孔。葉卵形至長卵形,厚紙質,對生或近對生,頂端圓鈍,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長約2.5-7厘米,寬約1.5-4厘米;側脈4-5對,明顯;葉柄長約5-12毫米。為傘形花序,1-2個腋生或生於已落葉的小枝腋部 ,具花1-2朵,常見為2朵;花兩性;花及花序披星狀毛,總花梗長約2-5毫米;花梗長約5-7毫米;苞片鱗片狀,長約0.5毫米;花托卵球形或橢圓形,長約2毫米;副萼環狀;花冠花蕾時狹管狀,褐色,稍彎,頂部卵球形,4裂,下半部膨脹,長約2-2.7厘米;裂片匙形,反折,長約4-6毫米;雄蕊長於裂片上;花絲花藥短三分之二,長約1毫米;花藥藥室具橫隔,長約3毫米;花盤環狀;花柱線狀;柱頭球狀。漿果,橢圓形或近球形,成熟時淺黃色,果皮密生紅色小瘤體,披疏毛,長約6-10毫米,寬約5-6毫米[5][6][7]

醫藥用途

[编辑]

桑寄生的帶葉莖枝入藥,藥材主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中藥名為桑寄生, 藥用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多有著錄,主治腰膝酸痛、小兒背部僵直、肝腎不足之風濕痺痛、肢體偏枯、頭昏目眩、崩漏下血、胎動不安、皮膚或皮下組織代膿性炎症、堅固牙齒、防止脫髮、補養皮膚等,現代藥理表明,桑寄生具有降血壓、抗微生物、抗病毒、抗菌、抗氧化、利尿、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作用,臨床應用於心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壓妊娠虛腫、產後乳汁不下等治療上 [5][7][8][9][10][11]

故可用治營血虧虛、肝腎不足之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證。對肝腎不足之痹痛尤為適宜,常與獨活秦艽桂枝杜仲當歸等藥同用,如獨活寄生湯

藥材鑑定

[编辑]

本品乾燥的帶葉莖枝入藥,常寄生於桑樹之上,於冬季至次春採收,除去粗莖後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莖枝呈圓柱形,質硬,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至紅褐色,具縱向細縱紋,並有多數細小的棕色突起狀皮孔,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絨毛,長約3-4厘米,直徑約0.2-1厘米;質地堅硬,折斷面不整齊,斷面的皮部紅棕色,木部淺紅色,髓心小,色較深;葉片多已脫落,多為捲曲,展平後呈卵形或卵圓形,頂端圓鈍,基部闊楔形或楔形,革質,表面黃褐色或暗綠色,全緣,具短柄,長約3-8厘米,寬約2-5厘米;幼葉披細絨毛;花果少見,破碎或易脫落;氣微,味淡微澀。本品種載錄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定為中藥桑寄生法定原植物來源種,主要透過薄層色譜法鑑別,以控制藥材的質量。傳統經驗則認為以枝條幼嫩,色紅褐;葉多,葉青綠色為佳[4][12][13][14][15]

本草考證,由於古代的桑寄生原植物來源較為複雜,除本種作為桑寄生入藥之外,還有同屬的其他植物,如梨果寄生屬Scurrula)及槲生屬Viscum)等植物,目前民間使用的品種主要還有四川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qensis)、毛葉鈍果寄生Taxillus nigrans)、紅花桑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離瓣寄生Helixanthera parasitica)、鞘花寄生Macrosoler cochinchinensis)。而同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的帶葉莖枝,同載錄於《中國藥典》之內,二者臨床處方時常被簡稱作寄生,故應用時需小心甄別[8][13]

醫藥典故

[编辑]

相傳古時江南有一位姓趙的大財主,育有四名兒女,有一年,趙財主最疼惜的小兒子患上嚴重風濕症,初時只為腰酸膝痛,行動不便,後來嚴重至臥床不起。趙財主尋覓多位醫師診治,亦未能治好。趙財主聽說離家十幾里處的南山,住有一位老藥農善治此症,於是趙財主親自前往南山拜訪老藥農請他回家治小兒的病,老藥農診斷後說:「這病拖得太久了,我先開些藥吃吃看,如有反應就還有得治。」,趙財主聽後謝過老藥農,由於南山距離趙財主的家路途遙遠,而老藥農亦年老,於是趙財主叫了一位剛來的小長工,每隔2天往南山老藥農處取藥。日子飛逝而過,轉眼間隆冬到來下起了大雪,趙財主小兒的病亦沒有太大好轉,即使在這種惡劣天氣之下小長工仍得往十幾里老藥農處取藥。一天,小長工踏著一厚的積雪出門,他衣物單薄凍得發抖,徘徊於村外,但他清楚完成不了這差事取不了藥回去,他就會被解僱,小長工行至一處積雪較淺的空地時,稍為停步拍拍身上的積雪,此時他發現路旁一顆老桑樹上的空洞裡長著一些小樹枝條,很像財主兒子吃的藥,而這些小樹枝條長於桑樹之上應該不會有毒,他心想財主兒子吃了那麼久藥也沒有好轉,就把桑樹上的小枝條冒充草藥帶回去。於是,他爬上桑樹上折了幾根小樹枝帶回家用刀切成小段,用紙包好,看上去與平日取的草藥差不多,待時間相約後就回到財主家中,侍候的人照常煎藥給財主的小兒服用。而小長工見沒被發現,便以後每隔兩天就往折桑樹上的小枝冒充草藥,而沒有往老藥農處取藥。隆冬過後財主小兒的病竟然好了,如是趙財主派人往答謝老藥農。老藥農聽後覺得奇怪,心想已足足一整季沒有開過藥給財主,老藥農決定親自下山往財主家看個究竟。老藥農剛要進趙財主家門時碰到了小長工,小長工怕老藥農會把這事告知財主,於是把老藥農拉到一旁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經過告訴了他,並央求老藥農為求保密,老藥農叫小長工帶他去看看那棵樹。老藥農發現老桑樹上的空洞長了一種葉子像槐樹一樣的植物,便折了些回去給幾位患風濕的患者試用,果然效果明顯,老藥農因這些枝條長在桑樹之上,便給它取名為桑寄生[9][10]

相傳古時有一位世代於黃河流域務農的農夫,他姓姬名生,晚年因操勞辛勤及風寒所襲,患上腰腿疼痛,而因家貧如洗沒錢治療,幾乎喪失了勞動力。一天,他在田間幹活之後,累得連回家的氣力也沒有,心想乾脆橫死荒野了事,於是就棲身於許多藤枝纏繞的桑樹之間。他一覺醒來已是日落西山,發覺周身汗出,患病多年的腰腿疼痛明顯減輕了。自此他每天幹活之後,都躺在這些藤枝之上休息,久而久之,他的腰腿疼痛痊癒了,並且幹活也來了力氣。他痊癒的消息很快在鄉親之傳開,不少患有腰腿疼痛的患者前來詢問,後來有些患者如法套用,亦有些患者採摘藤枝煎湯服用,用後患者都有明顯改善。人們為紀念這些藤枝的發現者,就叫它為姬生,又因這些藤枝大都寄生在桑樹之上,人們就稱它為桑寄生[3][4]

化學成份

[编辑]

桑寄生主要含桑寄生毒蛋白桑寄生凝集素黃酮類化合物等化學成分組成,主耍活性成份為桑寄生毒蛋白 、桑寄生凝集素及黃酮類化合物,如萹蓄苷(avicularin) 、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 (quercitrin)、d-兒茶素(d-catechin)等。當中的萹蓄苷為降血壓及利尿的有效成分。

由於桑寄生也寄生於多種植物之上,因寄主不同,寄生植物本身的物質代謝影響亦不同,使當中的化學成份各異,如寄生於馬桑Coriaria nepalensis)之上的桑寄生,含有倍半萜內酯類成分,如馬桑寧(corianin)、 馬桑毒素(coriamyrtin)、羥基馬桑毒素(tutin)、馬桑亭(coriatin)等,但馬桑含有毒性,寄生其上的桑寄生不可藥用,誤用可引致驚厥,嚴重可致休克死亡[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CFH物种信息卡中國自然標本館
  2. ^ 2.0 2.1 《圖解神農本草經》. 陶隱夕.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8年8月: 第162-163頁. ISBN 978-7-5330-2529-8. 
  3. ^ 3.0 3.1 《中藥的故事》. 陳沬金. 百花文藝出版. 2010年4月: 第130-131頁. ISBN 978-7-5306-5563-4. 
  4. ^ 4.0 4.1 4.2 《208種中藥典故》. 張虹、湯金城. 中原農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第261-262頁. ISBN 978-7-80739-716-8. 
  5. ^ 5.0 5.1 5.2 中國植物志[永久失效連結]第131-132頁
  6. ^ 6.0 6.1 chinensis 福建植物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497頁
  7. ^ 7.0 7.1 7.2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8. ^ 8.0 8.1 8.2 8.3 《當代藥用植物典 4》. 蕭培根.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 2007年8月: 第485-488頁. ISBN 978-988-99226-3-4. 
  9. ^ 9.0 9.1 《趣話中藥》. 孟景春.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206-207頁. ISBN 978-7-5357-5647-3. 
  10. ^ 10.0 10.1 《100味中藥100篇故事》. 陳賢正. 知青頻道. 2010年6月: 第68-70頁. ISBN 978-986-6276-14-9. 
  11. ^ 《精編本草綱目圖文本》. 沈連生. 華夏出版社. 2004年5月: 第335-336頁. ISBN 978-7-5080-2966-5. 
  12. ^ 易誤用中藥材[永久失效連結]台灣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13. ^ 13.0 13.1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趙中振、陳虎彪. 萬里機構. 2010年1月: 第430頁. ISBN 978-962-14-4150-8. 
  14.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彩色圖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 三聯書店. 1996年11月: 第390頁. ISBN 962-04-1326-1. 
  15. ^ 桑寄生[永久失效連結],香港中藥材標準,第三冊

外部連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桑上寄生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實圖考·桑上寄生》,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