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饶·米克罗斯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Башҡортса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lego
- עברית
- Hrvatski
- Magyar
- Bahasa Indonesia
- Italiano
- 日本語
- 한국어
- Latviešu
- Malagasy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Српски / srpski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Winaray
- 粵語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米克洛什·罗饶)
匈牙利語人名顺序为先姓后名。本条目中的译名遵从此顺序。
罗饶 Rózsa Miklós | |
---|---|
出生 | 1907年4月18日 布达佩斯 |
逝世 | 1995年7月27日(88歲) 洛杉矶 |
国籍 | 匈牙利 |
知名作品 | 管弦乐《主题,变奏与终曲》《三首匈牙利素描》,五部协奏曲,电影配乐《宾虚》《王中之王》 |
所属时期/乐派 | 20世纪 |
擅长类型 | 管弦乐,电影配乐 |
罗饶·米克罗斯(匈牙利語:Rózsa Miklós,1907年4月18日—1995年7月27日),美籍匈牙利作曲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并喜爱当地民歌。后来他到莱比锡学习音乐,并创作了最初的一些作品。1932年移居巴黎,开始创作电影配乐,[1]1939年到美国,成为好莱坞的重要电影音乐作曲家,曾屡次获奥斯卡金像奖。罗饶的创作风格比较传统,音乐色彩绚烂,配器丰富,常具有匈牙利民族风情,颇为世人喜爱。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Miklós Rózsa in Christopher Palmer: The Composer In Hollywood. Marion Boyars (1993)
隐藏分类: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含有匈牙利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CC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K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ibr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ortuga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RAHMS arti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rammy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usicBrainz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Trov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ONO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