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从深圳望向罗湖桥
一列广九直通车通过罗湖铁路桥进入香港境内
罗湖站與羅湖口岸之間的行人天桥,同樣位於深圳河之上

羅湖橋(英語:Lo Wu Bridge)位於深圳河之上,是連接香港中國内地唯一一座鐵路橋,也是兩地複線的鐵路通道。羅湖鐵路橋前身是一條行人木橋,建於清朝末年,之後開通的鐵路橋則幾經拆卸及重建[1]

历史[编辑]

第一代[编辑]

1938年10月21日日軍攻克廣州。後來於11月初,日軍封鎖香港和中華民國廣東省寶安縣邊界的羅湖橋,並與駐港英軍對峙。圖中可見當時中港邊界位於羅湖橋的北岸橋頭,即以深圳河北岸為實際邊界線。

第一代羅湖鐵路橋建於1906年,並於1909年建成,連同九廣鐵路於1910年啟用[2]。1938年10月,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後迅速佔領深圳及廣州,日軍同時封鎖香港邊境並與保護香港邊界的英軍對峙[3],英軍為防日軍突襲,在羅湖橋架設鐵絲網及路障。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凌晨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駐港英軍截獲日本已經向英國開戰的通訊後,便下令在邊境的皇家工兵即時拆毀羅湖橋[4],以拖慢日軍入侵香港的速度,使清晨抵達深圳河的日軍隊列需要搭建臨時橋樑渡河。日軍於佔領香港後曾重建鐵路橋,但日軍撤退時又將橋炸毀。

第二代[编辑]

1978年的罗湖桥北端

1945年香港重光後,港府著手重建羅湖橋[1],長32米的鐵路橋於1957年完工,但因為文化大革命等原因,香港邊境處於封鎖狀態,所以鐵路橋當時並沒有客運火車使用,而獲批准過境的人士則可徒步過橋。由於在1960及70年代申請跨境的手續相當繁複,所以當時的跨境人數也極為有限。廣九直通車則要到1979年4月才恢復通車,而行人專用的羅湖橋於1985年建成。

第三代[编辑]

2003年,深圳河因治理工程擴闊,需要換上較長的橋樑,而且第二代羅湖橋已經老化,現時的羅湖橋於2004年6月啟用。1957年建成的第二代羅湖鐵路橋,經兩地政府同意後於2003年9月被遷移到羅湖車站旁保存 [1]

另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羅湖鐵路橋的保育 (PDF). [2008-1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6-16). 
  2. ^ 存档副本 (PDF). [2010-12-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6). 
  3. ^ 羅湖橋. 香港地方.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4. ^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159. ISBN 97898882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