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树
|
|
芒果的果实
|
科学分类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
|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
属:
|
杧果属 Mangifera
|
种:
|
芒果树 M. indica
|
二名法
|
Mangifera indica
|
芒果树(學名:Mangifera indica)也作檬果樹、杧果樹,是芒果属的一种植物,果实為芒果,原产自北印度和马来半岛,在梵語中叫作āmra,音譯為“菴羅”,或叫作āmalaka,音譯為“菴摩勒”、“菴摩羅”、“阿摩落伽”[1],性喜高温、干燥的天气,营养生长期(根、茎、叶)最适合温度为24-30℃,气温降到18℃以下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生殖生长期(花、果)需较高温度,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植质的砂质土壤最适宜,pH值5.5-7.5为佳。后引种改良,已遍及多个地方,其中十大芒果生产国家,以产量排名如下: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中国、印尼、菲律宾、海地、刚果、台灣。
形态特征[编辑]
常绿大乔木,野生或粗放式植栽植株通常高达15至18米,树龄长,精緻化栽種經過嫁接修剪,樹高保持在兩公尺至三公尺間,以利人站立地上就可以完全採收與修剪整枝;树皮鳞片状脱落;叶聚生枝顶,革质,长圆形,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生枝顶,每一花序有数百以至数千朵以上小花,淡黄色,分两性与雌性两种花,麗蠅是其最重要的授粉昆蟲,花谢后结核果。果实大,歪卵形,微压扁,长可达20厘米。成熟果黄色,果肉嫩,香甜。
| 果實套上紙袋的芒果樹(農民黨一號芒果),以減低蟲害。 |
| 栽培品种“苹果芒”及其縱切面:完整芒果及被切開一半的芒果,後者可看見其 種子,約佔全果的3分1面積 |
|
參考資料[编辑]
- ^
玄奘《大唐西域記》:「名阿摩落伽者。印度藥果之名也。無憂王搆疾彌留。知命不濟。欲捨珍寶。崇樹福田。權臣執政。誡勿從欲。其後因食。留阿摩落果。玩之半爛。握果長息。問諸臣曰。贍部洲主。今是何人。諸臣對曰。唯獨大王。王曰。不然。我今非主。唯此半果。而得自在。嗟乎。世間富貴。危甚風燭。位據區宇。名高稱謂。臨終匱乏。見逼強臣。天下非己。半果斯在。乃命侍臣。而告之曰。持此半果。詣彼雞園。施諸眾僧。」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