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蘭福農宮

坐标22°35′14″N 120°59′42″E / 22.587117°N 120.994888°E / 22.587117; 120.99488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迴廊彼端留言 | 贡献2019年9月13日 (五) 03:11 Cat-a-lot:分类间移动:从Category:神農廟Category:台灣神農廟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蘭福農宮
香蘭福農宮正殿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2號
主神神農大帝
例祭農曆9月
状态良好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歇山重簷式建築
建立时间1966年
地圖
地图
太麻里香蘭福農宮土地公石牌信仰
香蘭福農宮
位置 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
建成时间臺灣日治時期
官方名称太麻里香蘭福農宮土地公石牌信仰
類型登錄等級:民俗及有關文物
登錄種類:民俗及有關文物
開放1966年

香蘭福農宮位於臺灣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為一間主祀神農大帝道教廟宇。陪祀有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以及中壇元帥神祇[1]。另隸祀虎爺,是舊香蘭地區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2][3]

沿革

日治時期

香蘭福農宮於日治時期為當地居民鎮守水源地的小土地公廟,其位置正好坐落在今日福農宮的龍堵之處。當時所供奉之福德正神並無神像,僅以一塊石碑作為祭祀代表,石碑上刻有「東南猴仔蘭」字跡。[2][3]

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1960年代由於舊香蘭地區的居民以農務為主,為求得舊香蘭能風調雨順並且農作物豐收,因此部分居民提議可迎請神農大帝前來村內祭祀。因此有居民逐於1966年從高雄縣美濃鎮(今高雄市美濃區)的輔天五穀宮迎請神農大帝分靈後移駕回臺東。[2][1]

神農大帝回到太麻里舊香蘭後,村民將日治時期就已存在的土地公廟集資進行改建,完工後神農大帝之神像便供奉於此,原本就已存在之福德正神石碑同樣祭祀在福農宮內。福農宮早期為單殿硬山式建築,背對臺9線南迴公路,正殿右側有一涼亭,廟埕佔地30坪,正前方設有戲臺,總廟宇佔地面積約有近百坪[2]。2002年福農宮從原先單殿硬山式建築改建成歇山重簷鋼筋混泥土結構的閩南式建築。[1]

2016年7月8日強烈颱風尼伯特登陸臺東縣太麻里香蘭村造成臺東縣嚴重災情,其中香蘭村內多處客家人群居的夥房因颱風侵襲受損嚴重,災後由政府單位及民間基金會合作下於同年11月初完成災害搶修作業[4]臺東縣政府也藉此規劃冬至祈福活動,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爭取經費下於香蘭村信仰中心福農宮進行祈福與客家傳統祭祀及八音等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4]

重要祭典

香蘭福農宮每年重要祭祀活動以農曆九月的返祖廟活動最為盛大。相傳神農大帝神像迎回香蘭後不久,便顯靈指示要香蘭居民「捨禾就木」,居民推論許久後開始改種起釋迦,沒想到卻因此讓香蘭村農民賺了大錢[5]。為感激神農大帝,因此福農宮信徒每年農曆九月都會組織進香隊伍,迎駕福農宮供奉的神農大帝像回到高雄市美濃中壇輔天五穀宮進香。[2]

圖集

參見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太麻里香蘭福農宮土地公石牌信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07-01-23 [2018-03-04]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福農宮. 教育大市集. [2018-03-04] (中文(臺灣)). 
  3. ^ 3.0 3.1 許秀霞. 逐鹿傳說: 東臺灣文化地誌. 臺東縣: 臺東大學. 2009年: 46. ISBN 9860180520. 
  4. ^ 4.0 4.1 冬至─祈福情祭典活動台東香蘭福農宮登場 客委會李主委親臨主祭. 中央通訊社. 2016-12-21 [2018-03-04] (中文(臺灣)). 
  5. ^ 香蘭村.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18-03-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