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当前版本,由Outlookxp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9年10月14日 (一) 00:29 (回退Aoosoo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到由Baomi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齐国铸行的“賹六化圜钱朱活认为钱文“”应释读为“賹”,也就是“镒”

,中国古代重量单位先秦秦代时期使用,多专用于权衡黄金的重量,又称“金”,一镒等于二十四

记载[编辑]

  •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 《孟子·公孙丑下》:“王馈兼金一百”。赵岐注:“一百,百镒也。”“镒,二十两也。”郑康成曰:“三十两。”
  • 正字通》:“或曰,史记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后一斤为一金,盖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也。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
  • 《孟子·公孙丑下》:“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金是为二十四两也。”
  • 汉书·张良传》:“赐良金百溢。”师古曰:“秦以溢名金,若汉之论斤也。”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