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 (清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3月3日 (二) 22:06 (补救0个来源,并将1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苗栗縣(1887年-1895年),是臺灣清治末期的一個

1887年(光緒十三年)創立之際,係由原新竹縣南半部拆分而出,轄區北至中港溪的支流南港溪,南至大甲溪,東至大甲溪、蘭陽溪分水嶺,約當今之苗栗縣的大部分地區及臺中市北半部;1893年時人口約71,000人。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臺灣依《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苗栗縣廢止。

當時苗栗縣轄三個堡 :

苗栗一堡(又稱「苗栗堡」,設本縣前原名「竹南二堡」)。

苗栗二堡 (又稱「通霄堡」,設本縣前原名「竹南三堡」)。

苗栗三堡 (又稱「大甲堡」,同前,原名「竹南四堡」)。

清朝的苗栗縣衙門,則設在今日苗栗市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內。當時朝廷原計劃建苗栗縣城,但來不及完工落成,進入日治時期時,未完工的苗栗縣城,馬上被日本殖民政府拆光。

歷任知縣

苗栗八景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