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潘春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16日 (六) 00:34 →‎外部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潘春源的肖像。

潘春源(1891年—1972年[1]),原名聯科,又被稱作「科司」,進盈邨原春源,是一位出身臺南府城打石街的畫家

生平

早年生活

1891年(光緒十七年),潘聯科出生於臺南府城打石街(後臺南市公園路民權路交叉口附近)一個商人家庭。他在童年時即對繪畫表現出天賦和興趣

11歲時,潘聯科自臺南第二公學校就讀;該校當時校舍設在臺南水仙宮之內。[2]14歲時,潘聯科自臺南第二公學校退學,並開始自學書畫漢文,且經常觀摩家裡附近中國大陸傳統工藝匠師工作。

1909年,潘聯科在開基三官廟旁開設「春源畫室」,以裱畫及繪畫為業。[1][3][4]

創業時期

1910年前後,潘聯科受八吉境五帝廟邀請為其重新施作壁畫;當時,臺南三山國王廟也在進行整修工程,潘聯科前往觀摩並向該廟聘請之潮汕地區匠師習得技藝。[2]

1914年,潘聯科加入漢詩社團「經文社」以及演唱南管雅音的「以和社」,並於閒暇時經常在畫室內即興演出。

1924年及1926年,潘聯科二度前往廣州泉州學習技藝與遊歷,並曾入汕頭集美美術學校學習研究水墨畫及炭精肖像畫[2]

1928年,潘聯科以畫作《牧場所見》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並於其後連續六屆入選;1933年的入選畫作則為《山村曉色》,其入選畫作主題多為對於其家鄉景色的描繪,且前四屆以膠彩作創作媒介、後二屆以水墨畫為創作形式。此外,潘聯科也在1928年第二屆台展後與嘉南地區多位藝術家合組「春萌畫會」,並經常參與舉辦聚會展覽,又在1932年畫會分裂後領導臺南地區藝術家進行水墨畫創作。

1928年,為金唐殿壁畫彩繪

1934年,潘聯科的長子潘麗水正式學成出道並繼承其事業。

皇民化運動開始推行後,潘聯科的廟宇畫作受政策影響而減少。

終戰後,潘聯科暫居於安平,且仍少有創作。[1][3][4]

戰後時期

1947年,潘聯科為開基三官廟及八吉境五帝廟完成壁畫數幅。1952年,潘聯科為善化慶安宮完成壁畫。1958年,潘聯科在關廟山西宮六甲媽祖廟完成門神彩繪。

1950年後,潘聯科持續創作完成許多山水畫,並受聘為臺南市美術展覽會國畫部評審委員,同時擔任臺南市國畫研究會顧問。

1960年後,潘聯科因其身體健康因素未再從事廟宇繪畫,但仍持續創作水墨畫直至1972年逝世為止。[1][3][4]

家庭

潘聯科育有長子潘麗水(1914年 - 1995年)、次子潘瀛洲(1916年 - 2004年)等子女[2],後又有潘岳雄等孫子女,且其中數位皆有繼承其技藝[5][6][7]

落款

  • 「嵌城春源畫室」
  • 「雲山畫室」[2]
  • 「邨原」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潘春源. nrch.culture.tw. [2017-10-31]. 
  2. ^ 2.0 2.1 2.2 2.3 2.4 臺南潘氏彩繪家族. nrch.culture.tw. [2017-10-31]. 
  3. ^ 3.0 3.1 3.2 seeingwu. 妥協的現代性: 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廟宇彩繪師潘春源* (PDF).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7-10-31]. 
  4. ^ 4.0 4.1 4.2 林保堯. 潘春源:婦女. 臺南市政府. 2012. ISBN 9789860319125 (中文). 
  5. ^ 陳銀全. 一門三傑門神彩繪大師潘岳雄傳藝. www.cdnnews.com.tw. 2016-09-28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6. ^ 陳銀全. 天壇三川步口 庋存潘春源3代作品. www.cdns.com.tw. 2016-09-01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7. ^ 潘岳雄. nrch.culture.tw. [2017-10-3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