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1.184.28.146留言2020年5月29日 (五) 11:1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二二八紀念碑),為紀念二二八事件罹難者所立之紀念碑,全臺有多處二二八和平紀念碑。首座紀念碑誕生於嘉義市

臺北市

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之和平紀念碑立於1995年2月28日,作者為王俊雄、鄭自財、陳振豐與張安清。該碑完工矗立於1995年,不過,經2年有碑無文爭議歲月後,其642字碑文才於1997年2月28日揭幕;至此,該紀念碑才算正式落成。

紀念碑意義

甕及手印
橋與水
  • 曲折路及橋:橋下分別有始石、跳石(拾階而下,訪客必須『低頭』慢慢踱步前進)、終石(歷史事件的終了與記憶起始)、陽石(出入步道之用,除象徵回歸陽間,並表示走出哀慟與寬恕)、陰石(停留緬懷與悼念罹難者)
  • 甕及手印:沿橋進入紀念碑的建物內,有一大甕(象徵受難者的骨骸)。沿該甕邊緣可清楚看到浮雕之『手印』,當手觸摸並契合其手印時,訪客自然低頭沈思。
  • 內部空間:尖拱、招月開口、甕口欄杆、琮(漢民族遺物)、蓮花曲面、甕內部、石鋤(原住民遺物)。
  • 水池:噴水、出水口、圓形水池(平靜)、落水(反響)、甕底水池、鋼球(象徵血滴)
  • 曲折的入口:事件發生原因的難辨難解。
  • 陰影、岩壁、:粗糙石面、光影變化、黑色儀式空間
  • 水聲:表受難者亡魂叮嚀記取歷史教訓
  • 招月頂窗:傳播和平的鐘聲。
  • 龍寺藍煙:甕底水氛藍光碑頂雷射光,象徵某些反射。
  • 水墨光影:立方體多面光影及水面倒影,象徵反省。
  • 滴滴鮮血:化為遍地鮮花。
  • 正方體交錯:族群融合。
  • 船身鋼鐵及北方:災難起自基隆。

嘉義市

嘉義市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位在彌陀路上,對面是嘉義市名勝彌陀禪寺。立於1989年8月19日,作者為詹三原。該碑是最具意義的紀念碑,是最早設立,由民間黨外人士發起,設計者也因爲設計紀念碑遭受白色恐怖而入獄。

紀念碑意義

  • 碑體成錐形,純白外觀上呈現二二八事件發生日期,即「1947」與「228」字樣,以單純外觀表現當時的肅殺氣氛與此事件的嚴肅意義。
  • 碑文有三面,分別是建碑經過、建碑精神和二二八事件簡史。
  • 因純白造型常遭破壞,嘉義市政府後來將碑上「1947」字樣塗上灰色反光漆,以助夜間行車安全。
  • 該紀念碑為全國首座二二八紀念碑,是相當富有時代意義的一座建物。
  • 設計者詹三原也因爲設計該座紀念碑,被中國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服刑一年半,成為最後的白色恐怖受難者之一。
  • 解嚴後,各地政府紛紛建立二二八紀念碑或二二八紀念公園,而且規模一間比一間大,但最小且最有代表性的,仍是嘉義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

各地二二八紀念碑

地點 照片 落成年 備註
基隆市中正公園 1996年
基隆市暖暖區八堵車站 1994年 紀念犧牲之八堵車站員工。
臺北市中正區二二八紀念公園 1995年
新北市三重區二二八和平公園 2002年
桃園市蘆竹區二二八紀念公園 1999年
新竹市東區護城河親水公園 2001年
臺中市南區東峰公園 1995年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公園 2001年
臺中市沙鹿區靜宜大學文學院 2001年
南投縣埔里鎮二二八紀念公園 2004年
南投縣二二八事件烏牛欄戰役紀念碑 2004年
雲林縣古坑鄉二二八紀念公園 2000年 全國第一座在挖獲受難者遺骸地點設置的二二八紀念碑。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二二八紀念碑
1989年 原稱「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或「嘉義市東區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全國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
嘉義市東區二二八紀念公園 1996年 新碑。
嘉義市西區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 2001年 首座國家級二二八紀念公園。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部落 1996年 全國海拔最高的二二八紀念碑。
臺南市安平區二二八紀念公園 1994年
臺南市新營區縣立綜合體育場 1996年
高雄市岡山區和平公園 1993年
高雄市鼓山區壽山公園 1993年 舊碑。
高雄市鹽埕區高雄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仁愛公園) 2006年 新碑。
屏東縣屏東市屏東公園 1992年
屏東縣林邊鄉河濱公園 1994年
花蓮縣花蓮市北濱公園 1996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