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ddychiu334246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8日 (二) 10:08 →‎簡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坐标24°09′52″N 121°36′16″E / 24.164536°N 121.604555°E / 24.164536; 121.604555

長春祠
長春祠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花蓮縣秀林鄉
太魯閣國家公園
主神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施工過程中
不幸因公殉職的226位工程人員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古典唐代亭台樓閣
建立时间1958年
地圖
地图
汉语名称
汉语長春祠
繁体字 長春祠

長春祠位於台湾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距離太魯閣口2.3公里處,是為了奉祀當年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的施工過程中,不幸因公殉職的226位工程人員靈位。由於中橫公路工程艱鉅,時有傷亡,當時的台灣省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是在1958年,擇定公路對岸的湧泉水瀑上方築祠。

簡介

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風格,並依照附近地勢嵌入山壁之間,精巧而莊嚴。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歇,形成「長春飛瀑」,為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長春瀑布、峽谷曲流風光。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而祠下方的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斷的撞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

長春祠步道從中橫公路舊道長春橋頭循階而下,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至長春祠。步道延伸到長春祠正後方,垂直的山壁開鑿出「之」字形陡急而上的階梯,此段步道被稱為「天梯」。循天梯直上,先到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樓和鐘樓。鐘樓是步道的最高點,登上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公路、車輛。從祠前眺望,立霧溪在此上下游作了3個超過90度的彎曲折轉,在地理學上稱為「曲流」,而長春祠就建在曲流的攻擊坡頂點上,因此剛好成為觀賞曲流地形的最佳地點。

由於此地屬大理岩石英片岩交錯出現的地質,不斷受到應力作用而形成破碎岩層,極易崩塌。1987年溪溝峭壁發生嚴重崩坍,落石擊毀祠旁涼亭,1997年後才再度整建通置及亭閣,恢復入祠參觀。

目前長春祠周邊設施遭落石受損與步道部分崩塌,故處於暫時封閉管制之狀態[1],而靈位供奉位置變更為步道入口旁的三聖佛彌陀巖。

照片

資料來源

  1. ^ 長春祠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
  • 《太魯閣步道-步道19》,游登良著,麥田,2005年。

另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