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6日 (三) 18:33 (机器人: Cat:字数已超过3000字节的小作品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石井式”细菌弹,由侵华日军731部队第一任队长石井四郎设计,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藏。

细菌战(英語:Germ warfare)或生物战(英語:Biological warfare),是一种利用细菌病毒作武器,攻击另一方人、畜及农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种作战方式[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细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首次使用了细菌武器。战争结束后的1925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被签订,禁止使用细菌武器,但一些国家一直在研究和使用它[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细菌战

日本軍隊進行的細菌戰

  • 1941年,日军在湖南常德空投鼠疫跳蚤,影响常德周围10个县30个乡的150多个村,導致7,643名民众染病身亡[2]
  • 731部队和其他部队(如长春的日军第100部队)在中国发动了多次细菌战,參見731部队條目。
  •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1年10月15日報導,日本市民團體“七三一.揭露細菌戰部隊實態之會”成員,在日本京都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關西分館發現《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報告》。該報告的第一部「PX之效果略算法」明確記載了日軍在農安、寧波、常德等地使用細菌的日期、效果和感染人數等。[3]

参考来源

  1. ^ 1.0 1.1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国防大学战史简编编写组,国防大学出版社,1992年08月,ISBN 7506519313,章节“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斗争”。
  2. ^ 首位诺贝尔奖提名华人 清末传奇医生力抗1910东北鼠疫.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3. ^ 日陸軍細菌戰資曝光 中國時報 2011-10-1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10-18.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