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6日 (二) 08:25 (补救16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女生节,是中國大陸的一個節日,日期在定在国际妇女节前一天的3月7日,一般认为从中国大学中发展而成,逐渐在全国形成浓厚的节日氛围,又稱為三七“校园女生节”[1]。但是,由于女生节对“妇女”一词的回避和起源于“一日之差”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节日,亦被部分人认为是对女性歧视侮辱的节日[2]

历史

這個节日的起源极富争议,但大体归于两类,一是来自于高校的学生活动。二是选定3月7日为女生节,盖因其与3月8日妇女节的“一日之差”,即“女生和妇女只差一日[3][4]”的双关语。汉语口语中,“日”亦指“做爱”。“一‘日’之差”除指时间上的“一‘日’之差”外,又被民众普遍的理解[4]为女生(处女)经历一次性行为后成为妇女。

有多个高校为女生节起源地的说法,一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前身广东工学院在1991年开始举办的活动,定于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5]二是,1986年3月7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在山东大学东校区科学会堂举办的“女生节联欢晚会”,各大媒体对女生节做了“详尽的跟踪报道”[6]。1986年的活动,被称为第一届女生节,并指“此后经媒体报道,女生节逐渐在中国各大院校内蔓延[7]。”但1986年起源于山东大学的说法,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a]、经济学院[b]的建院时间相矛盾。或说1990年代初[10]起源于山东大学。2004年3月8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学通社在官网发布的文章称“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同时也是管理学院的女生节[11]”,并非三七女生节。2019年时,山东大学官方微博[c]则肯定了三七女生节起源于山东大学的说法,但未提及起源的具体时间。三是,与厦门大学相关的起源传说中,指厦门大学女生为与大龄、已婚女性区分,选定妇女节的前一天为女生节[12]

多种起源说法外,进入21世纪,女生节经过全中國大陸的各級高校学生会或民间的引进,女生节在高校中逐渐风靡。另外,在十月下旬各大高校也会举办“女生节”帮助学生在光棍节前脱

2010年代,微博開始流行以後,其中的精彩创意,往往热闹非凡,很多活动的照片被上传到网络上并通过微博等媒介广为流传,使得节日的人气愈加旺盛。[13]

2011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悬挂的女生节条幅由于妙语连珠在网络上走红[14],标志着女生节已经开始走出校园,进而成为全社会的一个节日[來源請求]

此后数年,女生节被商家,特别是电商所青睐,成为一个针对女性进行营销的节日。2016年时,有电商的大数据报告指出女生节比妇女节更具消费潜力[15]

各界反应与争议

相关报道中,指這個節日的宗旨是关爱女生,展现女生的风采。期间通常会由学生会或者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包括聚会,讲座,向女生赠送礼物,唱情歌,灯光组字,悬挂横幅,提供“呵护”女生服务等种种活动[12][16][17][18]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金一虹接受采访时,表示女生节“是值得支持和提倡的一件事情。”“是一个符合大学生朋友心理,体现大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有创意的好节日!值得受到推广。[19]”2012年的报道中,称大多数女生对此一节日表示欢迎,称十分感动于男生的殷勤和热心[16][13]

除了正面内容和反应外,部分高校拉的女生节横幅内容低俗,如“自从大一认识你,从此电脑无AV!”“女生节,晚归要放开,不归要张开”,充斥着性意淫的意味,但校方一般不会出面干涉[20][21]。同时,商家在女生节前后的营销,更期推动“女生节取代妇女节”。2016年,某家电商举办第三届3.7女生节时,于3月3日播放范湉湉呼吁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视频[22]。前一日,此视频曾网络引起争议,亦称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23]

女权组织新媒体女性于2016年发起“反三七过三八”的话题,认为“三七女生节”长期政治化,不断在年轻男女当中强化性别不平等的文化规范,使人们渐渐遗忘妇女节的女权意义,呼吁人们回归妇女节,关注男女平等权利[20][24]。有作者曾详细描述过,中国社会对女性普遍存在的性别年龄歧视[25]。而国际妇女节和“妇女”一词早已被污名化[26]、被排斥[27]。相关报道则称,高校女生以女生节替代妇女节,彰显自己与大龄、已婚[12]及年老女性的区别[19]

2016年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撰文指出,从妇女节到女生节,背后是通过年龄、容貌、性、生育等条件把女性分为三六九等,在分等的过程中形成了隐性歧视,即年轻漂亮的“女生”被放在了等级最高的位置[28][2]

2019年3月7日,山东大学的微博帐号发文称“三七女生节由山东大学发起,后发展于各个高校,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示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2]”网友转发微博,并指“无论是‘女生节’也好,‘女王节’也罢,都是对于三八妇女节内涵的玷污与亵渎”,引发网友热议。有评论指出,商家利用节日鼓吹女性消费,“应该警惕的是消费主义对女生节的劫持,而非女生节本身”[29]

參見

备注

  1. ^ 山东大学文学院网站提及[8],1950年代改文学院为中文系。1996年8月,以中文系为主体,设立文学院。2000年7月,重新组建山东大学,文学院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9月,成立新的文学院。
  2.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网站提及[9],1980年政治经济学系改为经济系。1987年,在经济系和管理科学系基础上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1988年,成立经济学院。
  3. ^ 相关报道[2]显示,2019年3月7日,山东大学通过微博帐号发文,称“三七女生节由山东大学发起,后发展于各个高校,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示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

參考资料

  1. ^ 三七“校园女生节” 看高校男生怎样献殷勤(图). 中国在线. 2012-03-08 [201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2. ^ 2.0 2.1 2.2 2.3 妇女节快乐还是女生节快乐? 哪种祝福是别有用心?. 编辑:邹姆斯. 侨报网. 2019-03-07 [2019-03-11] (简体中文). 
  3. ^ 中国新闻组. 祝「女生節快樂」 漫威電影為何惹怒中國網友?. 世界新闻网. 2019-03-08 [2019-03-11] (繁体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记者:焦冬. 大学女生拒绝被"三八" 提前一日庆祝女生节(图). 责任编辑:沈广安. 胶东在线. 2011-03-07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简体中文). 
  5. ^ 女生节的由来起源 三七女生节意义目的重要性. 闽南网,来源:万家热线. 2019-03-06 [2019-03-11] (简体中文). 
  6. ^ 校园过起女生节 清华女生被感动得几乎掉眼泪. 2013-03-08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简体中文). 
  7. ^ 马菊花. “女生节”起源于山东大学 深受各大院校学生亲睐. 中国新闻网. 2014-03-07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简体中文). 
  8. ^ 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文学院网站. [2019-03-11] (简体中文). 
  9. ^ 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网站.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简体中文). 
  10. ^ 高校流行"3·7女生节" 起源于上世纪山东大学. 责任编辑:满德利. 大众网,来源:齐鲁晚报. 2014-03-10 [2019-03-11] (简体中文). 
  11. ^ 作者:张晶晶. 管理学院女生节活动丰富多彩.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山东大学新闻网,供稿单位:管理学院学通社. 2004-03-08 [2019-03-12] (简体中文). 
  12. ^ 12.0 12.1 12.2 记者:梁静,通讯员:丁月婷、李珊珊. 厦大传统女生节"驾到" 男生们全都"豁出去"了. 人民网,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2012-03-07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3) (简体中文). 
  13. ^ 13.0 13.1 女生节高校女生微博晒福利(组图). 广州日报. 2012-03-08 [201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14. ^ 网络. 清华PK北大 "女生节"谁的横幅最有才?.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中文). 
  15. ^ 百度糯米大数据:3.7女生节比妇女节更具消费潜力. 责编:李文瑶. 环球网,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6-03-04 [2019-03-12] (简体中文). 
  16. ^ 16.0 16.1 那些为我们过女生节的男生 谢谢(组图). 网易. 2012-03-08 [201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17. ^ 三七“校园女生节” 看高校男生怎样献殷勤(图). 中国在线. 2012-03-08 [201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18. ^ 中国90后乐过“三七女生节”. 中国新闻网. 2010-03-07 [201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19. ^ 19.0 19.1 张梦园、蔡蕴琦. 90后女生不屑过"三八妇女节" 创意"三七女生节".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网易,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南京). 2010-03-07 [201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8) (简体中文). 
  20. ^ 20.0 20.1 李思磐:妇女节变成女生节?当中国女权遇上营销和去政治化. 端传媒. 2017-03-08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21. ^ 反三七过三八:防男生集体骚扰. 新浪教育. 2016-03-07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22. ^ 打造3.7女生节 百度糯米发布女性消费大数据报告. 责编:周涛. 环球网. 2016-03-03 [2019-03-12] (简体中文). 
  23. ^ 范湉湉喊话拒过妇女节引爆微博 百度糯米3.7女生节火了. 新浪网. 2016-03-04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0) (简体中文). 
  24. ^ 我們跟「反三七過三八」發起人聊了聊女權主義. 壹读. 2016-03-08 [2017-03-10]. 
  25. ^ 评论咒:莫兰. 中国妇女报:对女性的年龄歧视何时休. 环球网,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7-02-22 [2019-03-11] (简体中文). 
  26. ^ 李大白. 除了显老,女生为何不愿过“妇女节”?. 腾讯网. 2016-03-08 [201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8) (简体中文). 
  27. ^ 80后女性排斥"妇女节" 专家:改个名字就好.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网易,来源:新华网. 2010-03-08 [201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8) (简体中文). 
  28. ^ 沈奕斐. 妇女节VS女生节,争的是什么. 上观网站. 2016-03-08 [2019-03-11] (简体中文). 
  29. ^ 孔德淇. 贬抑女生节?别竖错了靶子.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来源:红网. 2019-03-08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简体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