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埔七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lee8555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18日 (五) 14:29 →‎大埔七約:​增加引用來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埔七約鄉公所

大埔七約大埔區中的七條村落(地區),包括泰亨約、林村約、翕和約、集和約(即沙羅洞)、樟樹灘約、汀角約、粉嶺約,全部為非鄧姓的村落。

嘉慶年間,大埔以北的泰亨村文氏計劃在「大步墟」建屋及開設商舖,但遭到大埔頭鄧氏家族的阻攔。光緒十八年 (1892年),新安知縣裁定「大步墟」為鄧氏稅地,其他氏族不能在內建舖,並勒石立碑於天后廟內。

以文氏為首的七約於同年在「大步墟」(大埔舊墟)對岸成立「太和市」(大埔新墟)。同時「大埔七約鄉公所」亦正式成立,鄉公所辦公的地方就設在今天富善街文武廟內。為方便鄉民往返林村河兩岸,七約於1896年修建由「太和市」到林村河北岸的「廣福橋」。及後九廣鐵路 英段在「太和市」設立大埔墟火車站,太和市的發展大大超越「大步墟」。

大埔七約

參見

参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