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dece033090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1日 (一) 13:50 →‎洪瑞麟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洪瑞麟
1937年
性别
出生(1912-05-07)1912年5月7日
日治臺灣臺北廳大稻埕
逝世1996年12月3日(1996歲—12—03)(84歲)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
死因心肌梗塞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12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96年)
别名矮肥仔洪[1]
知名于創作描繪礦工工作情境的諸多作品
配偶彭金花
1939年结婚—1978年结束)
(過世)
父母洪鶴汀 (父)、施葉涼 (母)
奖项
  • 臺灣美術展覽會臺日賞 (1936年) :<慈幃>
荣誉
学历
经历
    • 東京前衛美術家俱樂部成員 (1934年-?)
    • MOUVE洋畫集團創始成員 (1937年9月-)
    • 瑞芳地區礦坑開採職員 (1938年9月)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兼任教授 (1964年-)[2]
    • 大專美術系入學考試術科閱卷委員 (1966年)
    • 懷山煤礦所屬大溪煤礦業務主持人 (1966年-1972年)
    • 臺北市美展評審 (1976年)
    • 北區大專書畫展評審 (1976年)
    • 第八屆全國美術展籌備委員 (1976年)
    • 第三十一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 (1976年)
    • 中華民國油畫學會理事 (1977年)
    • 第八屆全國美術展評審委員 (1977年)
    • 第三十二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 (1977年)
    • 第三十三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 (1978年)
    • 北區大專學生美展評審 (1979年)
    • 洪瑞麟藝術工作室創始人 (1987年)
    • 東海大學第一任駐校藝術家 (1989年)[3]
受影响于

洪瑞麟(1912年5月7日—1996年12月3日),是一位出身於臺北大稻埕藝術家,以其關於採礦工人的繪畫作品及其於礦坑工作之經歷而著名。[4][5][6][7]

生平

1912年,洪瑞麟出生於大稻埕淡水河岸的船頭行街;他的父親是一位深諳漢學的梅花畫業餘畫家,當時於臺北元隆茶行擔任總管。後來,他進入稻江義塾就讀並受校長稻垣籐與衛的人道主義精神啟蒙;此外,他也開始陸續接觸學習繪畫技藝,並於其後進入帝國美術學校西畫本科就讀。由於留學花費龐大,加上家裡經濟於後來受戰爭影響,他開始打工賺取生活費;同時,由於受到日本當時「普羅藝術」思潮影響,他的創作內容開始更加關懷勞動者、農民和小市民的日常生活[8]

1936年,洪瑞麟畢業於帝國美術學校西畫本科。

1938年,他接受倪蔣懷邀請,於瑞芳地區展開其礦坑工作生涯。[9][10]

1972年,洪瑞麟終於從礦坑事業退休,並開始遊歷於臺灣及海外地區,同時擔任藝術展覽評審。

1996年,他在美國加州於當地時間12月3日凌晨因心肌梗塞逝世。[11][12]

語錄

  • 「將礦工們神聖的工作表現在畫幅中,是藝術賦予我的使命。」[13]
  • 「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也是我自己的反省。」[14]
  • 「我留學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的櫻花,不是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14]
  • 「崇高的人類拓荒者!我握著禿筆,凝視三十多年了,領悟到美與醜原是一樣的哲理,虔誠地繼續探索你們的奧妙。刻劃在紙和板上,永遠地讚頌。」[10]

主要題材

礦工、裸女、風景。[15][16][17]

著作

延伸閱讀

參見

鏈結

參考

  1. ^ 九份山下瑞芳公園懷山煤礦老礦工們談所起的倪蔣懷,洪瑞麟,蔣瑞坑先生等諸位畫家
  2. ^ 教師履歷[永久失效連結]
  3. ^ 905.1912-1997.洪瑞麟.年表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11-22.
  4. ^ 洪瑞麟. vr.theatre.ntu.edu.tw. [2016-12-11]. 
  5. ^ 人間福報 : 【珍貴的台灣文化記像】 描繪地底之光的洪瑞麟. [2016-12-11]. 
  6. ^ 水彩. 臺灣書院. [2016-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7. ^ 學學台灣文化色彩 【色彩新聞】「洪瑞麟25/100 Retro」-礦工畫家百歲紀念展
  8. ^ 李欽賢. 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07-30. ISBN 9789866318733 (中文(臺灣)). 
  9. ^ 報導李梅樹/礦工畫家洪瑞麟出生. www.geocities.jp. [2016-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10. ^ 10.0 10.1 中央廣播電台_歷史台灣. cn.rti.org.tw. [2016-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11. ^ 洪瑞麟,向來以畫礦工.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6-12-11]. [永久失效連結]
  12. ^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94. nrch.culture.tw. [2016-12-11].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13. ^ 台企經典藝術收藏.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6-12-11]. 
  14. ^ 14.0 14.1 張肇烜 - 【人心人術】 地底的微光!台灣礦工畫家:洪瑞麟 - 想想Thinking Taiwan - 想想台灣,想想未來. 想想論壇. [2016-12-11]. 
  15. ^ 洪瑞麟. www.lianggallery.com. [2016-12-11]. 
  16. ^ 景薰樓國際藝術拍賣. www.jslauction.com. [2016-12-11]. 
  17. ^ 無標題文件. www.ericwork.idv.tw. [2016-12-11]. 
  18. ^ 李欽賢. 宜蘭鐵道物語: 1924文化列車首航.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11-01. ISBN 978957117320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