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門市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9日 (二) 11:29 (补救8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北市公有南門市場(南門中繼市場)
概要
国家/地区中華民國
坐标25°01′57″N 121°31′05″E / 25.03239°N 121.51803°E / 25.03239; 121.51803
开业日期1907年
2022年10月(遷回)
关闭日期2019年10月7日(暫時)
所有者攤商自治會會長或經營主權:王銓國
营业信息
商户数257攤
贩售商品一樓為百貨攤、一般零售攤、及冰庫
二樓為飲食攤及販賣準備區/攤、停車場
其他信息
网站www.nanmenmarket.org.tw
位置图
地图
休市日:
每週一休市。
營業時間:
1樓生鮮賣場及一般零售攤:
上午7時至晚上7時。
1樓百貨部:
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2樓美食廣場:
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南海路二巷內舊(原)南門市場拆遷工程

臺北市公有南門市場,簡稱南門市場,是一座位在臺北市公有傳統市場。該市場現以販賣乾貨熟食聞名。[1]2019年10月7日起為配合原址改建新南門大樓工程因此暫停營業,市場攤商10月17日集體移至位於杭州南路二段的南門中繼市場。為了方便民眾前往消費,臺北市政府在過渡期間加派免費接駁車接送[2]。攤商預計2022年10月遷回新大樓[3]

歷史

1907年 (明治四十年),南門市場成立於臺北市千歲町一丁目。

1909年 (明治四十二年)8月,改名為千歲町市場(又稱千歲市場)。[4]

1926年 (大正十五年),因原有空間不敷使用,管理當局決定增建一棟以經營五金文具藥品皮鞋等商品交易為主要用途之建築,並嚴格限制商場內部營業種類。

1946年 (民國三十五年),擴充市場外側攤位,增加蔬菜類等攤位,成為臺北市當時最具規模且的商品種類最齊全的傳統市場之一;同時,再度更名為南門市場

1979年 (民國六十八年) 6月,市場配合臺北市各行政區籌建行政大廈計畫暫時遷至南海路臨時位址營業。

1981年 (民國七十年) 6月20日,全體攤商遷入新建完工之商場營業;完工後,南門市場內部空間總面積約為2254,並分為地下一樓及地上一、二樓共三大區域;一樓以熟食及南北貨為主要品項,二樓以百貨飲食為主要項目,地下一樓以生鮮蔬果、魚、肉及南北貨為主要品項[5][6]

獲獎與榮譽

年份 獲提名 獎項 結果
2016年 南門市場 經濟部認證四星等市場 獲獎
2016年 南門市場 經濟部認證特色市場[7] 獲獎
2020年 南門市場 經濟部認證五星等市場 獲獎

交通

接駁車

  • 分別停靠原南門市場、捷運古亭站、南門中繼市場;發車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8時至下午6時,遇特殊節日加開至下午8時

市公車

  • 38、237、249、253、297

周邊

參見

參考資料

  1. ^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功夫菜通通掃回家 南門市場億長御坊、逸湘齋搶搶滾. ETtoday新聞雲. 2017-01-23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2. ^ 郭頤.南門中繼市場過渡期 有車接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報.2019-10-05
  3. ^ 劉建邦.南門市場遷建 重建新大樓攤商111年搬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9-10-06
  4. ^ 台北市食料品小賣市場. 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1-01-01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5. ^ 臺北市公有南門市場. 臺北市市場處. 2019-10-21. 
  6. ^ 前世今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7. ^ 黃建豪. 〈台北都會〉南門市場2019改建 攤商不滿未溝通.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2-24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