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雷-维滕贝格大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7日 (日) 09:40 (补救1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哈雷-維滕貝格大學
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
哈雷大學校徽
創校年份: 1502年(维滕贝格)與1694年(哈雷)
學校分類: 國立大學
國家: 德國
城市: 哈雷
校長: Christian Tietje
註冊學生: 19413人(2014年)
教职员工: 5017人(2005年)
其中教授: 335人(2005年)
官方網站: www.uni-halle.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國大學列表

哈雷-维滕贝格马丁路德大学(德文: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MLU)是德国一所国立的研究型大学,位于哈雷维滕贝格。它是一所於1817年由兩所大學合併的德國大學。其中較舊的一所Leucorea大學在1502年於維滕貝格建立,較新的一所則於1694年於哈雷建立。

哈勒大学、哈雷大学、哈雷-维滕贝格大学、马丁路德大学均是该大学的中文译名。

今日的名字“哈雷-维滕贝格马丁路德大学”,則於1933年11月10日訂立。

哈雷-维滕貝格大學

大學廣場以及大學講堂旁的獅子雕像

在1994年哈雷大學慶祝300週年慶後,為了慶祝兩校的大合併,哈雷-維滕貝格大學於2002年,接著舉行了500週年的建校慶祝。

以長遠的歷史因素來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與哈勒城在地理上的關係是很近的。大學始終以穩定緩慢的速度,於哈雷的城內區逐步擴大,某些校區則慢慢的擴建到城外區。 許多的大學機構位於古老的宅邸中或是歷史性的建物,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大學的建築物是重新建立或是重新整修的。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的主要入口就直接位於哈雷市的馬丁路德小道上。

歷史

维滕貝格大學

馬克思·米力安皇帝頒給維滕貝格大學的成立證書,於1502年7月6日於烏姆城發出。在1502年10月18日的時候,經由薩克森地區諸侯,腓特烈三世的努力,維滕貝格大學得以在埃奈斯提公爵領地的萊比席區建立。

大學剛成立時,主要負責薩克森埃奈斯提地區的法律、神學、醫學的地區教育。在成立的五年之後,肥特列三世又於萬聖節時,將一所新的高等學院以及維滕貝格城堡合併於大學內。第一任的校長為馬丁·波李西,他是神學院(全名:約翰·馮·史陶皮茲神學院)的建院系主任,裡面的大學講師如來自卡爾城的安德烈·博登思坦任教於早期的大學時代。這所神學院後來又於1508年聘任了奧古斯丁區的僧侶:馬丁·路德。之後又有尼可拉斯·馮·安姆思朵於大學中講授希臘語言學。

哈雷大學

哈雷-维滕貝格大學

1817年之後

1918年之後

1945年之後

大學機構

大學附設醫院
  • 自然科學院II
    • 農學系與營養科學系
    • 地球科學系
    • 數學系
    • 資訊科學系
  • 工程技術科學中心

相關機構

大學及薩克森·安荷之州立圖書館
  • 羅伯提諾考古學博物館
  • 哈雷大學附設植物園以及附設天文台
  • Burse zur Tulpe區,此區部分屬於學生事務處
  • Leucorea區,公共法律事務處
  • 哈雷歐洲大眾傳播暨多媒體編輯學院
  • 哈雷企業研究及企業領導研究機構 (IWH)
  • 維滕貝格高等學院研究機構
  • 玫克思展覽館(解剖學歷史博物館)
  • 大學及薩克森安荷州立圖書館
  • 莱布尼兹中东欧农业发展研究所 (IAMO)

大學附屬研究機構

  • 國立李歐波笛那科學研究院

著名校友

科学家

格奥尔格·康托尔 (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 创立了现代集合论作为实数理论以至整个微积分理论体系的基础。他还提出了集合的的概念。他是与高斯欧拉毕达哥拉斯齐名的数学天才之一。  


赫尔曼·艾宾浩斯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了“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鲁道夫·克劳修斯,(1822年1月2日-1888年8月24日)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首次明确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基本概念。他还于1855年引进了的概念.   


威廉·韦伯 (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德国物理学家,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韦伯”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赫尔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年3月23日-1965年9月8日) 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   


卡尔·齐格勒 (Karl Waldemar Ziegler,1898年11月26日-1973年8月11日)在聚合反应催化剂研究方面有很大贡献,与居里奥·纳塔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1854年3月15日-1917年3月31日)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古斯塔夫·赫兹 (1887年7月22日-1975年10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   


赵忠尧 (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中国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和启蒙者。   


叶企孙 (1898.7.16- 1977.1.13) 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斯圖爾特·帕金 (1955年12月9日-) 英国籍物理学家,2014年的千禧年科技大奖获得者,IBM院士,哈勒大学物理学教授。

維滕貝格大學 (1502-1817)

以出生年份排序:


哈雷大學(1694-1817)

以出生年份排序:

哈雷-維滕貝格大學 ( 從1817起 )

以出生年份排序: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