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遺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06:07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嘎仙洞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
分类古遗址
时代北魏
编号3-214
登录1988年

嘎仙洞,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北部的一个洞穴,西南距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约10公里,为北魏官方认定的鲜卑拓跋部起源地。

嘎仙洞位于一道花岗岩峭壁上,洞口西南向,离地25米。该洞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西壁有隶书铭文201字,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年)遣大臣李敞所刻,其内容与《魏书》等古代史书记述相符。

1980年7月30日,中国考古学家米文平等人在此发现石刻祝文,结合当时在洞内发现的陶器碎片等,认定此处即为史书中记载的北魏祖庭。但该洞是否确实就是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史学界尚有争论。[1]

2007年6月23日,嘎仙洞洞顶发现石窟遗迹。[2]

该洞现为拓跋焘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景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